顯示具有 社區再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區再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05-10

市中心停車格、機車格竟然減少了!余晏質疑違停罰單81萬張。市民罰單繳不完,交通一路塞塞塞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10日在交通委員會質詢指出,台北市有三個區的小客車停車格數量竟大幅減少,中山區的停車格2012年底比2008年底的停車格少了833格,大安區少了467格,中正區少了113格,此外,萬華區、中山區、中正區的機車格數量也比2008年大幅減了分別三、四百格。簡余晏質疑,這幾區都是市區重要的洽公地點,難怪台北市政府去年對於「違規停車」的罰單就高達81萬8114件,交通局應允在一個月內針對被大量開罰單而無法改善交通的地方提出檢討。

此外,停管處的停車格委外管理的小客車停車格增加了1萬2557格,但年度收入33.05億元卻比2008年的35.68億元少收了2億6372萬元。

裁決所指出,台北市民2012年交通罰單的結案數為147萬5203件,實收金額高達22億2622萬3913元,2011年結案數154萬9465件,實收入帳金額22億5692萬8342元。簡余晏質疑,台北市民的勞動人口數也才106萬人,平均每人收到的罰單不只一張,這顯示台北市的停車及交通與號誌情況都需要改善,議員王孝維表示,不一定是市民不遵守交通規則,例如象山出口的信義快速道路的測速桿是突然降到50公里,一個月就可以收入504萬元,一年收入5400萬元。此外,簡余晏指出,她接獲檢舉市民大道的速限每次下去時也臨時降到40公里,這些都應該增加各種標示,而不只是五百公尺一個標示。交通局應允在一個月內提出檢討,並針對這十個最賺錢的測速桿提出全面的檢討。


不過,交通局長王聲威強調市府民調顯示「台北市民有高達55%滿意交通情況」,簡余晏對此表示,她好像與交通局、停管處活在不同的城市一般,她接獲市民反應停車格不夠,機車格更是每次找來找去,只好在兩個機車格停三台車,不小心被擠出去時就又被開罰單(如圖為重慶南路與開封街口的停機車情況),今天公布的停車格數字顯示,愈市中心的停車位、機車位竟逐年降低,太不可思議了。例如機車格的部份,萬華區2012年竟比2008年還減少了483個機車格,中山區減少了397機車停車格,中正區減少了332個機車停車格,這幾個地方都是年輕人及機車族常出入的地方,難怪市民申訴年年成長。

交通大隊並答覆也是機車族的議員周威佑、李慶鋒質詢時指出,今年對於邊開車邊使用手機的駕駛開罰,其中汽車駕駛已開罰436案,機車開罰588案。 根據交裁所資料,2012年的交通罰單數中「違規停車」最多且高達81萬8114張,超速達54萬2013張,換道爭道10萬4300張,紅燈右轉等不依規定轉彎8萬0130,闖燈紅6萬0911件。

市議員洪建益指出,部份停管處的小蜜蜂像是做小偷一樣,專開小巷弄內的違停,放任大馬路邊不管,李慶鋒議員質疑,像是明星私校旁違停嚴重卻無人去管。簡余晏也調出現行的最新的「台北新停車管理工程處交通助理人員管理作業規定」指出,市府規定停管處開單人員每天必須要告發違規案件達60分,一般巷弄也都可以有一分,如果開單數未達六十分還會被扣薪,此外,開單達九十分以上的還會記嘉獎,每月有三人達八百張罰單以上時,承辦人與隊長及副隊長都可以獲嘉將或現金三千元以上獎金。簡余晏表示,上述的作業規定至今仍在執行,她認為開罰單不應以上述的點數為止,應以「改善交通」為最前提,違停者應先開勸導單,而不是以抓小巷弄及充足市庫為前提,結果導致人民罰單交不完,交通仍然塞塞塞。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2012年取締違規超速前十大地點如後,而一張超速罰單是1200到2400元,也就是這十支測速桿就開了共22萬8868張罰單,保守估計大約收走市民大約四億元的罰金。第一名承德路四段(往北)3萬2253件、第二名信義快速道路3萬1504件(南往北象山隧道出口處)、第三名水源快速道路(往南)2萬8606件、第四名至善路一段(往西)2萬1752件、第五名基隆路長興街2萬1327件、第六名仰德大道四段(下山方向)2萬680件、第七名重慶北路4段﹝高速公路橋下-往北﹞2萬335件、第八名明水路325號前(北安國中前往東)、第九名承德路敦煌路口(往北)1萬7409件、第十名重慶南路三段27巷前(往北)1萬6589件。

2011-12-06

余晏的城市主張/把都市還給人民吧!





太魯閣竟要花30億元蓋圓形旋轉劇場,台中要花80億元蓋一個「台灣塔」,台東要花3千多萬元(一說1.8億元)蓋百年紀念碑!此外,台北市僅有的綠地竟然要蓋大巨蛋而不是做公園!政府花錢不手軟,因為別人的錢花不痛!但是,我們要問的是,太魯閣需要的是在山水之間蓋劇場嗎?有80億元可以讓孩子吃很多年的免費營養午餐,需要用來蓋一個「塔」嗎?此外,台東搞一個碑又是東部人需要的嗎?現在的城市建築有太多是人民不需要的,卻是財團與大官吹冷氣房想出來的,21世紀了,應該把都市還給人民了吧!

翻開台北市的改建史,建成圓環早已蕭條變成四不像的玻璃屋酒家菜,龍山寺地下街成遊民天堂,名聞國際的士林夜市竟搬進地下室!隨著大巨蛋、秋葉原、二零二兵工廠等逐步被財團取得再造權,我們的都市風貌隨之走味!最近,民生社區由民間社團推動了一項「民生主義,庭院露台好納涼」活動,展現了民生社區的優質之美,讓我們體會到人民決定都會力量之可貴!

但,相對於民生社區優質生活,附近松山機場沿線因航班增加卻 苦難言,只要飛機呼嘯而過,沿線居民得忍受上百分貝噪音轟炸,更讓市民抱怨的是附近有3千公頃約25萬戶舊宅遭禁建限建,衝擊到地區都更,小市民受困於政策限制而無力翻轉!有了高鐵之後人民需要的是公園而不是機場了,但是,政府能傾聽人民的心聲嗎?

人民應該要能決定都市的發展,因為這是我們每天散步居住的土地,但,台灣的建設權卻完全在於選戰勝利者,形成執政者的「絕對權力」,市府決定封路就封路,決定封公園就封,財團想蓋劇場、大巨蛋就蓋,那管這是否人民的需求?

美國珍雅.各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發展》一書強調,政府迷思認為只要有預算,就可以剷除貧民窟,讓中產階級安定解決交通問題。但,花數十億美元後,平民住宅反變成犯罪集中地,比先前想取代的貧民窟還糟,為中等家庭設計的住宅制式單調,扼殺應有朝氣活力,高級住宅更無聊,使盡華而不實的粗俗招數,文化區無法養活一家好書店,市政區遊民閒逛一般民眾避之不及,商店區千篇一律的連鎖店,遊行無處可去,快速道路將大都市開腸剖肚,這根本不是都市的重建而是都市的破壞!(頁19.20,珍.雅各Jane Jacobs,吳鄭重翻譯,台北:聯經2007)

民主政府應該將都市改變的決策權還給基層人民!透過民主程序聽取基層聲音,把我們的都市還給我們!城市改變應配合人民的歷史情感與生活,但,菁英們逼迫大埔農民、東北角漁民接受土地低價徵收!逼新生公園居民接受砍老樹換花博,逼樂生療養院居民搬離老家進住冷氣大樓,菁英們所給的真的是人民要的嗎?那麼,菁英們如何回應松山機場沿線、濱江市場的都市更新需求呢?

台北的豪宅林立,高級餐廳、名牌高檔百貨與咖啡館夜店等新都市地景接踵出現,伴隨著房地產一坪一百萬的過程,更強化了地理區隔及社會隔離,收入兩極化所展現的M型社會,高收入菁英階級擁有都市空間主導權,相對剝削了上班族及弱勢族群的「市民權」(citizenship)。當然,城市還是會一天接著一天前進變化,只是,這個城市是否是人民要的?都市運動應該是由下而上的?城市再造應該從尊重人民開始,東施效顰一不慎卻可能犧牲自我文化與價值!


余晏的主張系列
**那段一起吃早餐的日子/媒體主筆卜大中
**把都市還給人民吧!我們不需要數十億的塔碑與蛋!
**啟動美麗景觀運動,刀下留樹吧!
**幸福工程ing,余晏提出十大政見訴求,啟動公平正義新世代!
**教育政策/公平快樂新教改,十二年國教不能變個別獨招
**文化政策/文化自主藝術自治,別再拆古蹟蓋豪宅
**120萬戶有都更需求,破舊「整宅」都更應由政府接手
**居住正義/由政府興建大量出租國宅,供青年老年租用

延伸閱讀,《鏡中媒介》系列文字:
@普立茲看到NCC也會搖頭
政府像嫖客大買時段,媒體被逼良為娼
@從《受壓迫者教育學》看記者勞工意識的覺醒
府院黨都來告三民自,台灣離獨裁不遠了
@媒介控制的新時代來了
@從《大話》看聽奧的置入行銷
@《大話》喊卡?我在米國猛接國際漫遊電話!
@《大話新聞》周末版停播了
@超認真的陳師孟廣播筆記曝光
@怪事!新聞為何一定強調藍軍心情愉快輕鬆以對?
@國家機器的媒介控制,李漢卿發文給媒體
@新美麗島時代的媒介回來了,白色恐怖回來了
@檢調竟然為特定媒體服務
@媒體政治「超真實」,集體意志能改變病態媒體嗎
@網路小民遭殃,白色恐怖來了
@馬英九發言人任中央社副社長,如同宣布記者專業是個屁
@媒體檢警司法,來學學馬屁該怎麼拍
@從主播吃大便,談審查公視的「公正人士」李慶安
@3650萬元置入行銷費用,TVBS拿到了
@新黨國資本主義的媒介,洗腦時代的開端
@市長代言所花費的公家經費,千萬元納稅人的錢
@令人憤怒的新聞標題,為了飯碗你忘了為什麼進入新聞這一行嗎
@瀝青鴨、自導恐嚇案後,又一荒謬劇
@道歉表演秀之後,李濤就此高枕無憂
@拋開個人仇恨,請把第四權還給人民
@《再現的政治:解讀媒介對他者的負面架構》讀書心得
@小心強勢媒體集體把你汙名化!誰敢得罪媒體大集團
@公共廁所老是髒又臭,公共媒介會比較好嗎?
@擬像的虛擬新聞,建構出超真實的我們的台灣
@主控意識與對抗意識之間,在極化社會談多文化主義
@本電視台有害身心健康!看新聞請加註警語
@只看老闆荷包那管你真相為何,台灣的市場導向新聞學
@美女與悍婦!你敢說女人口舌可怕!
@這是我們的社會…當上流美征服了收視率與電視人
@感謝仗義直言的CNN記者,謝謝您記得島國台灣的我們
@揮別記者生涯,轉行參選希望有一天能改變台灣

影視筆記延伸閱讀
**難以解說的我的機器人情節:記憶體與腦容量之間
**余晏現場會勘:讓人與機器人和平相處吧
**感性與理性的探討:直覺能訓練嗎
**我為什麼是史巴克迷
**在自我與他者之間的迷文化
**從REAL的文化模式看媒介
**媒介建構他者與我類的文化意涵
**擬像的新聞建構出超真實的台灣
**《鷹眼》《瓦力》《機械公敵》《魔鬼終結者》的天網
**穿起綠制服的熱血青春
**舊文章:不是我的我
**偶像劇《終極一家》片尾的一幕
**電影裡的戰士頭盔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看木村拓栽的change,以強大的熱情來改變

讀書筆記延伸閱讀
**官僚之夏,讓我們以熱情面對冷風
**李敏勇的《顫慄心風景》詩集:用詩與心拯救我們的國度
**《文化窗景與歷史鏡像》閱讀李敏勇的散文:來清洗我們的歷史吧!
**《極地之光》瑞典設計經濟學:讓窮人也能享有好的設計
**《傅正》:立根破岩,千磨萬擊還艱韌
**從手指辨字,看直覺能訓練嗎?
**《觀光客的凝視》:符號的建構與虛實
**偉大城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
**《新政府運動》:政府部門在意的當然是利益團體
**彭明敏、阮銘、李筱峰的三本書中,我所看到的台灣
**彭明敏的《逃亡》:忘不了獄中那二到三公分的小草
**《台灣大劫難》:控制金主再控制黨
**《台灣大劫難》:統戰部每年派五十萬人來台宣傳經濟
**《為什麼不殺光》:二二八這天看政治屠殺與族裔滅絕
**《發明未來的企業》:超越利害精算擁抱自己的價值
**《鳥為什麼鳴叫》:從莫札特那隻鳥談起
**《領導學散步》:大石頭理論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高感性與高體會的人
**《反叛的凝視》:部落客與社會對話
**《科學人雜誌》:沒有頭的小強只是比較笨,不會死
**大話新聞談的書《被出賣的台灣》:匯成大覺醒的洪流
**《被出賣的台灣》作者葛超智的廿箱遺物
**《被出賣的台灣》作者葛超智的一幅畫
**《被出賣的台灣》作者葛超智珍藏的照片與"金紙"
**《被出賣的台灣》掀出我們所不知道的1940年代
**《問題媒體》:政府部門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回憶,見證白色恐怖》:滿池福馬林撈出胸膛開花政治犯
**《受壓迫者教育學》:看記者勞工的覺醒

2011-05-23

簡余晏與姚文智會勘蘭州整宅,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別讓台北市民住在難民營



七坪擠五人,屋內壁癌、漏水、髒亂不堪,數百戶人家每戶七到十坪就擠在這裡,一眼望過去,破爛街景猶如難民營!台北市議員簡余晏、大同區立委參選人姚文智23日共同會勘台北市大同區的蘭州國宅及「斯文三期整宅」現場,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聯手,共同面對台北市貧富差距懸殊,五十年舊整宅(整建住宅)殘破的困境,要求政府公權力主動介入,不要只等人民送件,應在最短時間內協助推動地區都更,同時市府財政局及環保局應針對出租部分整宅重新檢視消防安全及住宅安全,並於一個月內回覆。

簡余晏呼籲,光靠「一坪換一坪」的口號政策無法幫忙人民,因為這個地區是限高限建區,有容積獎勵也無法再向上蓋,人民的同意重建率已高達七成了,卻只聞樓梯響不見新房蓋,唯有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拿出魄力,真誠協助人民,否則,光靠人民力量難以解決五十年破舊整宅成為難民營的困境。

斯文里里長江雪卿表示,數百戶整宅裡面的低收入戶就大約五十餘戶,一戶雖然只有七到十坪,但以前還曾有一戶擠了十餘人,女性擠通鋪,男性睡客廳。近幾年人口老化,老舊住宅裡面低收、單親、獨居老人也很多。隨處走進去,房子破舊,外面下大雨房內下小雨,居住環境破爛不堪,地方人士非常期待儘速改建,這裡的都更會議也開了好多次,同意都更人數已逾七成。

大同士林區立委候選人姚文智表示,2000年時這裡就公告為「大同區蘭州國宅更新地區」,也是台北市府公告的23處整宅地區之一,但是11年過去了,馬市長變成郝市長至今,現況慘不忍睹,很難想像各方面資源最豐富的台北市,竟然有那麼多人住在嚴重漏水、牆面滿是壁癌、天花板掉落、屋內走道堆滿垃圾的地方,「這裡是首善之都台北市嗎?」、「這裡是一坪七十到百萬的首都嗎?」

簡余晏表示,郝市長過去曾三度走訪承諾積極協助,也提出了「一坪換一坪」老舊更新方案,住戶也多數同意改建了,但是低收入戶及弱勢族群痛苦生活的現實政府知道嗎?這裡因為航道屬限建範圍,給再多的容積率也很難蓋高,住戶更需要政府協助,政府怎能坐視不管。而且,離譜的是台北市政府本身還是屋主,蘭州國宅及斯文三期戶數共有約757戶,(第一期210戶,第二期220戶,第三期315戶),斯文三期蘭州國宅的住戶約七分之一低為收入戶的身分,過去有部分是環保局宿舍,逐步移交財政局轄管23戶,全部發包由一名王先生承租管理,租約從2010年1月27日起至2012年1月26日止,月租金12萬8810元。環保局還有11戶,市府現在蘭州國宅共有34戶。她質疑北市府把房子丟給「二房東」處理,市民仍陷在殘破不堪的惡劣環境中,市府不要只顧著當包租公,應該站出來主動且實際協助居民都更,台北市財政局和環保局所屬房舍也屋況破落,慘不忍睹。

姚文智表示,人民不奢求豪華房子,我們只求乾淨、衛生的住家環境,雖然這裡多數成為私有住宅,但當年這些住戶為了配合政府的公共工程拆遷進住,政府蓋這種品質不佳的房子,讓市民先租後低價承購,已經對不起人民在先,現在連最基本的居住品質,同是國宅「所有權人」的市政府,難道都無法以擁有公權力的優勢,協助居民提昇生活嗎?

依照台北市都發居都更處資料,蘭州國宅及斯文三期是市府2000年6月26日公告劃定「大同區蘭州國宅更新地區」,也是市府公告23處整宅地區之一,已於2001年7月4日核准事業概要,但卻沒有辦法向市府申請進一步都更。又因為這裡也不算是都發局列管的國宅所以市府沒有編列修繕經費。這個區又剛好是在航管區,所以依照「航空站飛行場助航設備四周禁止限制建築物及其他障礙物高度管理辦法」規定管制範圍,建物限高高度僅至45公尺約12、13層樓高。
註:何謂「整宅」:台北市的「整建住宅」是1962年至1976年間為開闢公共工程安置違建拆遷戶所興建的住宅,共約23處一萬餘戶,現在多已亟須改善居住環境及更新重建,然多年來多數 因為機制不完備、整合不易及無建商介入利基而延宕不前。 1998年11月「都市更新條例」為都市更新機制取得法源,中央及台北市政府並陸續制定了相關子法,為整宅更新帶來契機。市府2010年還發佈行政命令,可以引用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行政介入執行模式,只要「整宅更新會」取得多數住戶更新同意,要求北市府以公權力協助排除障礙,市府就會提供協助,讓更新案順利動工。

2010-06-16

村里長選舉,希望能推出我們的共同政見!

環保、人權、文化與建設,這是我們在地的願景與價值!



中山大同區有很多優秀的民進黨籍里長們,他們揹著黨徽,騎腳踏車、機車奔馳於選區,用最大的熱情及專業來服務里民,他們沒有雄厚的財力,但是,他們的汗水滴落在中山、大同區的大街小巷,他們用服務與關懷、專業來打動台北人的心,因為有這數十位民進黨籍里長的深植基層,讓我們更能紮根地方。很想為這些耕耘基層的里長們拍拍手!

2010-06-13

太荒謬,台北橋站跑到新北市去了!余晏質詢追問郝市長,要求把捷運大橋國小站更名為大橋頭站,郝龍斌竟說不…



太荒謬了!台北橋站變成在新北市,捷運局又閉門造車亂取名字。試問,如果把「台北市議會站」設在「立法院」旁,這會是多荒謬的事,而且,眾多里長的連署都送到了,台北市府竟漫不經心,傲慢至此令人無言!

以下這篇質詢是曾做過節目製作的小源仔帥哥所寫的質詢稿,郝龍斌找了一大堆媒體人當幕僚包裝及發言人,但他欠的其實這是這一帖!

臺北市議會第十屆議員書面質詢用紙
質詢日期:2009 年 11 月30 日
質詢議員:簡余晏
質詢對象:捷運局
質詢題目:

根據捷運局公告之「臺北市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捷運車站命名更名或車站站名加註名稱作業要點」內容,捷運新莊線「大橋國小站」應更名為「臺北大橋頭站」更為適當。

說明:

1925年完工的台北大橋和基隆河的明治橋(後改名「中山橋」)、新店溪的昭和橋(後改名「光復橋」),是老台北市人記憶最深刻的台北三大公路橋樑,且台北大橋更是一九二○年台北市由台北州「獨立」設市的「台北市五週年」的紀念建築,對整個台北市來說,絕對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台北大橋的起端從俗稱「大橋頭」的大橋町開始,把有十步一秀(秀才)、百步一舉(舉人)美名的大龍峒與過去台北商業重鎮的大稻埕分界的重要地點,在台北形成南北分界的有趣、多樣之態樣,對整個台北發展史上,深具指標意義。

五○年代,正當台灣經濟逐漸轉型時,從中南部大量勞動人口移入台北市尋找工作。這些「出外人」跨入台北市的第一步就是在「大橋頭」,葉俊麟所填日本歌調的「孤女的願望」:繁榮的都市,台北對叨去?…就是此時勞動移民潮最佳的寫照,可見台北大橋「大橋頭」的印象,深深烙印在每個老台北人的心中。

同樣完工於1925年原名「大橋公學校」的「大橋國小」,並非對當地不具意義,只是「台北大橋頭」不僅對當地、更對許多老台北人具有歷史、人文及情感上的意義。因此,希望捷運局盡快評估將「大橋國小站」更名為「台北大橋頭站」,更能符合「臺北市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捷運車站命名更名或車站站名加註名稱作業要點」之規範。

2009-03-20

搶救兒童樂園!余晏會勘共同記憶,要市府送兒童節禮物延後關園

搶救共同記憶兒童樂園!台北市議員陳建銘、簡余晏、李慶鋒20日上午會勘台北市立兒童樂園,質疑兒童節就要到了,台北市政府送給小朋友的禮物竟然是把兒童樂園封起來。議員表示,市府上會期才答應議會,基於環保及共同記憶,兒童樂園不能廢掉、封園,應做有效運用。沒想到,在新樂園根本還未啟動的同時,市府的花博裝飾工程竟然要花費一年?新樂園規畫費就要4千萬?有影沒影斥資20億元建新園?這些都讓議員憂心!

議員今天邀集產發局、教育局、捷運局、兒育中山到現場會勘,尤其陳建銘議員曾經營過樂園,議員認為,那有人新館沒發包就關舊館,小孩假日沒有便宜樂園可玩會讓這幾年成長的小孩有「三年兒童歲月黑暗期」。兒童樂園需要更有效的經營與設計,既然市府去年曾承認地方多位議員,不會拆掉兒童樂園,而且花博會讓樂園如常運作,那麼,有什麼樣大型工程需要開挖一整年?議員援引市府之前在中山足球場封館時提前封館為例,市府如果效率高一點,那有一項裝飾業務竟需要花一年時間?又不是開挖高樓!議員要求市府提供效能,延後關閉送給小朋友兒童節禮物。

兒童樂園現在75年歲了,議員呼籲市府應以創新、安全等方向規畫,由於市府之前規畫興建的士林市場、圓環等大型工程沒有一項不是施工延宕或政策跳票,議員擔心預計2012年才出現的五公頃新兒童樂園可能又會跳票,所以要求市府送給小朋友兒童節禮物,把兒童樂園延後關閉。

議員表示,兒育中心說兒童樂園要等新園蓋好才會暫停營運,為什麼配合2010年花博會竟然要休假一年。工程又不是樂園,議員質疑市府新館還沒發包,舊館竟在沒有要重建之下就關園一年?這是人員與器材的消耗,是市府資源的浪費,而且器材閒置很快就會壞掉,新園的20億資金最後會不會跳票?很讓人為小朋友的權益擔心。

兒童樂園是日治時期1934年成立,當時主管單位原本是台北市役所名為「兒童遊園地」,原本是1914年興建的圓山動物園(今 台北市立動物園)後期擴建的一部份,當時是全台灣最早且唯一的公辦公營兒童樂園。兒童遊園地1958年更名「中山兒童樂園」。改名後的遊樂園改由私人承租經營,增添大型機械遊樂設施,加入兒童用電動汽車器具,成為台北市市民或兒童的熱門休閒場所,並與附近再春遊泳池、圓山動物園合稱圓山地區的著名觀光景點。

2009-03-04

建築師規畫的永樂市場拉皮案,請迪化街的小孩進來留言!

這是得標的建築師所做出來的永樂市場拉皮計畫,連帶的也牽動整個迪化街商圈的老街重整規畫案。我想拜託所有迪化街、老社區、雙連延平長大的孩子們,一起進來看看這樣的規畫案,留言寫下你們的想法與意見,這是我們大家共同記憶中的迪化街,讓我們想想什麼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老台北樣貌!

從文化與認同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沒有足以自豪的文化,我們就可能逐漸失去自信,真正有文化有美學價值的社會必須從地方文化認同、自我覺醒著手,文化應該是融入生活的、擁有在地情感的,以此凝聚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與生活哲學。借用社會學家盧卡奇(Lukacs,George)的想法,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是物化 (reification)和階級意識 (class consciousness),人類原本創造商品,但反而在一樣的連鎖商店、一樣的食物與擺設後,失去自己的主體,所以有人必須追求名牌商品以此認同自己的地位。

但是,對於老社區長大的孩子們,從大家的言談、EQ、舉止行為模式,常就可以追出我們是來自那種傳統地區磨練出來的孩子了(這點非常有趣喔!)這次,台北市議會加大擴大內需預算,經費從七億元成長到十餘億元之高,這個數字讓做為選區議員的我既期待又擔心!建成圓環與龍山寺地下街殷鑑不遠,如果市府是像之前想消滅殖民文化想學習上海中華,這樣可怕的想法恐怕又會造成老社區浩劫!所以,這次我們要求建築師要進駐永樂市場尊重地方,尊重在地人士的意見,公民社會應由下而上來建立我們的文化與景觀!

這項新規畫案中,迪化街立面是否將有全新風貌?周邊道路、路燈、招牌、地下管線是不是有全新的風情?傳統街屋風貌和廟埕意象、特色商店是否都將進駐成功?永樂大樓6、7樓變勞社單位,8、9樓變成傳統戲曲中心,增設戲曲教室兼排練場、舞蹈教室等教學區,這些計畫能不能融合在地需要,讓迪化街、霞海城煌廟、永樂市場成為大同區重生飛躍的火苗?這些都需要在地朋友的意見。

迪化街建物如果要整修立面,必須要有100%所有權人同意,而市府補助經費將決定成效。如果文化局想援引文資法把迪化街指定為歷史聚落,讓政府統一設計施工,能否跟地方妥善溝通?是否會引爆新一波反彈?這些更需要年輕人大家共同參與。

再借用丹尼爾.米勒(Miller Daniel xiii)曾討論過文化消費的理論,他主張為了創製文化社會必須先生產生產物,這也就是先外化再內化,藉著消費產物我們創製文化,而且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同時有生產和消費,文化是兩者之間動態的交互關係。這個意思也就是,透過我們的社區產生屬於我們的型式的文化商品,來創製自己(文化認同與社會形態),在這交互影響的關係中我們創製了文化,也被文化所塑造(頁218、219,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巨流,台北2001)

那麼,什麼是我們老社區的商品與文化呢?我們如何在外化再內化的動態過程創製我們的文化?什麼永樂市場的布文化呢?在轉而轉去的花布裡面追尋我們的花布夢想,編織各式產品?在一樓的杏仁冰、手工繡布裡面找尋傳統、或是布袋戲與傳統戲曲的傳唱?還是走到淡水河邊李臨秋故居去聽一次望春風?屬於我們這個交接傳承再創新的我們的世代的樓房、歌曲、布藝、美食、文化產品究竟是什麼呢?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來填寫答案。所以,請迪化街的孩子們上來,寫下你們對於市府規畫的意見與想法吧!


延伸閱讀:
**讓我們展現文化歷史的實力,建立地方特色文化商圈。
**余晏質詢郝龍斌,整建永樂市場不能重蹈圓環覆轍
**別忘了風華遲暮的西區,我們一起讓大同區更有特色!
**老社區的心情,永樂市場與布市何去何從?議場質詢與布市說明會。
**永樂市場拉皮的心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余晏迪化街後援會成立,現場演歌講將來。


延伸閱讀:在地美食尚好呷系列
**透心涼的杏仁冰,永樂市場正港味
**永樂市場旁,品古味養生百草茶
**忘不了的青春滋味,湯汁齒頰流香的萬福號潤餅捲
**圓環邊的巷子:小巷亭日本料理
**濱江市場裡的新鮮味:東芳大哥的生魚片捲
**古早味的濃純香,阿不拉大哥的豆花
**台北橋頭美珠姐家常菜,有媽媽的味道
**寧夏夜市裡,響噹噹的圓環麻油雞
**六年級生白手起家,寫出將太壽司的故事
**美國大兵走過的故事,雙城街日夜市兩種風情
**延平北路的海鮮美味,你一定要來一盤海鮮美味旗魚米粉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