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9

彭明敏、阮銘、李筱峰三本書所看到的台灣





玉山社日前把彭明敏、阮銘、李筱峰三位老師的書擺在一起舉辦新書發表會,他們雖然年歲有所不同,但書中同樣彰顯的是台灣人在精神、認同、框架上的奮戰不懈。我借用彭明敏教授書內第六章第61頁的話做為這場跨越世代的新書發表會做個小結:「我們正生在一個複雜變動的時代,台灣與中國及日本美國的敵我關係改變的時代。」此刻的台灣像極了1946年的那個自由民主人權被迫害的年代,我們必須要有更多的知識份子出來,召喚我們的理想與未來。

阮銘教授的《我看台灣與台灣人》
**歷史感不足,知識界封閉狹隘懦弱,思維方式缺乏歷史感與世界觀,恐中畏美輕己,概括台灣一部份知識人的心態,有人停在1912年中華民國,或半世紀時的美國領地,或今天的民主內戰,演的都是古裝戲。

今之台灣需要打破舊時代的黨國精神枷鎖的文化啟蒙,結束虛擬的戰爭,重新認識自己相信自己,開創台灣的歷史新時代(頁6到7)。

**在美國的公民誓詞裡,你必須放棄對任何一個權力者的效忠,必須為保護美國而拿起武器同自由的敵人作戰,這就是美國人的自我認同相互認同國家認同(頁47)。

**什麼是彭明敏走的路,就是台灣民主獨立運動之路。現代國家的建立不是以種族文化語言宗教為基礎,而是以共同命運和共同利益的信念作根基(頁65)。

**假如今天國民黨自願出賣台灣,與共產黨簽訂和平統一協議,取得國際強權美國默許,台灣人民又不能團結起來阻止,共產黨就能不費一槍一彈吞併台灣,台灣人民再次被外來政權或傀儡政府統治。這在馬政府執政以來明顯可見。

「新生國家理論的核心」是人民主權、民主自決、拋棄從慕尼黑到雅爾達由國際強權主宰弱國人民主權的舊理論。

台灣人民的團結,是決定台灣民主獨立運動成敗關鍵,在台灣歷史上,破壞台灣人民團結的,不但有共產黨統戰陰謀和國民黨的分化策略,還有反對運動內部的極端分裂主義者,他們把民主與獨立對立起來,把體制內選舉與體制外群眾運動對立,製造反對陣營內部的路線鬥爭(頁71到72)。

**馬英九一點都不笨,上任半年三把火,把把燒到台灣民主自由與國家主權的要害
一,把台灣套進一中、一個民族的絞索
二,把台灣人民共國家生存發展命脈,交給中國共產黨宰制。把台灣的經濟命脈、外交命脈、國家競爭力優勢,統統拱手交給中國,換取中國宰制之下的活路模式和生存空間。
三,強力入侵台灣媒體,扤殺自由思想與獨立精神,把公眾輿論統一於黨國黑手控制之下,以警察暴力與司法迫害對付人民的反抗(頁176到177)。


李筱峰教授的《黨國復辟前後》
**馬團隊是過去蔣家政權的遺形體,是過去黨國勢力的復辟。
過去蔣政權時代儘管人權淪喪,但起碼反共。我們不必擔心台灣被共產黨併吞。今天馬政權卻向中共投靠,自由人權逆退,這些文章是黨國勢力復襞前後的時代見證(序)。

**老K三皮
馬英九主政之後,忘了選前說台灣人死是台灣鬼,睜眼說睭話的功夫。

三個中國人的三皮,讓我們對中國人的文化有更深的認識(頁268到269)。

彭明敏教授的《自由的滋味》
**當我瞻望未來時,忽然領悟到,
命運注定要我為著同胞的權利和期望,而公開發言。
過去幾十年,我生活過的三個世界,清晰而同時地浮現出我的腦海裡:
我種族傳承的華人世界,度過童年和接受早期教育的日本世界,及在思想知識
上與我關係密切的西方世界……
我尖銳地意識到,我的經驗正象徵著整個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
他們的生涯和他們的悲劇。(頁262到263)《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

**愛好民主自由的同胞們,千萬不要因為看到黯淡的現實而灰心而絕望-國內外的情勢對我們愈來愈有利,而我們自救力量正在急速擴大中,在政府民間農村到處都有我們的同志,一旦時機來臨,我們的同志將會出現在台灣的每個角落,跟你攜手合作共同奮鬥(結論)。

談到二二八
**1946年是幻滅日增的一年,在各階層裡台灣人被解雇以便安括陳儀的人(頁065)。

2 則留言:

台灣玄奘西遊記 提到...

提到美國的誓詞
不能不提到歐洲的基督平等精神
儘管語落實有段距離,但至少精神上是明確的,違反是會受到譴責的。

而不斷提到台灣人作主,但精神依然是模糊的。就好像不斷高喊我要當有錢人,可是要做哪些必然的抉擇,代價是甚麼,收穫在哪裡,風險在哪裡?

當自己的主人,可到底要往哪裡走?

要知道往哪裡走需要眼光,
眼光來自於對世界的認識,
是政府不讓人民看到世界?
還是人民根本無心於世界?

開放,開放,
政府做了甚麼觀念思想的開放?
為甚麼我們對台灣 對世界 這麼的漠不關心?

匿名 提到...

這個消息好像還沒傳開, "Formosa Betrayed: The Movie"在Facebook有個群組, 這幾天收到一個應該是好消息的消息, 可以到以下的網址看一下~~
http://www.aaiff.org/2009/06/22/formosa-betrayed/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