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這些社論主筆的人說:國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人民,國家必須保障的是人權、民主、與自由。
中華民國危急存亡之秋【經濟日報╱社論】2009.06.26 04:02 am
再過一年半,就是中華民國百歲之年,但在過去60年之間,中華民國可能從未曾如此刻,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
伊索寓言有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北風與太陽見一個路人身披大衣,相約打賭,看誰能先將路人的大衣脫去。北風乃使勁狂吹,寒風陣陣,幾乎將大衣吹落,路人愈感寒意,將大衣緊緊裹住身軀。太陽則發出炙熱光芒,讓路人汗流浹背,立刻將大衣脫下。
60年來,兩岸關係滄海桑田。在最初軍事對抗期間,全國上下臥薪嘗膽、同仇敵愾,因而對岸的武力威脅,讓台灣成為團結一心的堡壘,勵精圖治、自立自強,我們的經濟奇蹟反而在這樣的環境中締造出來。
其後兩岸情勢漸趨穩定,對岸軍事恫嚇只剩下表面工夫,蔣經國時代開啟兩岸間接三通,氣氛更為和緩;而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向全世界釋出無限商機,對台灣企業的利益尤大。因而長久以來賴以自我惕厲、凝聚眾志的潛在威脅大為減輕,兩岸經貿互動日益密切,台灣要如何力保自主、自立,努力維繫對抗實力以與對岸抗衡,反而成為最大挑戰。
幸而此時台獨勢力在李登輝時代萌芽露頭,李總統更刻意以戒急用忍、兩國論等挑激對岸情緒,使兩岸波濤迭起,甚至隱隱有風雷之聲,某種程度緩解了台灣自我解除武裝的風險。中共當時處置不當,其領導人或者咆哮恐嚇,或者以紙老虎的招數嚇人,猶如北風急吹,反而讓台灣的選民更向獨派靠攏、鎖國政策也更肆無忌憚地推行。台灣經濟雖因而飽受打擊,但仍然極力發展自主的經濟實力,不輕易向對岸低頭。
去年5月政權輪替後,馬政府一面兌現承諾,大舉開放鎖國政策,與對岸積極互動,以改正過去政府掣肘造成的畸形發展;一面則顧慮開放腳步太快,會成為難以抵擋的洪水,乃運用台獨力量暗踩煞車,期望在緩步前進的過程中,政治與經濟自主權仍可確保無虞。
但一場經濟衰退,打亂了全盤布局。台灣經濟在金融海嘯之前,即領先各國出現頹勢,當全球同受海嘯衝擊,台灣在各國之間又受創最重。更可慮的是,台灣極可能在各國經濟復甦時,仍深陷衰退之中,甚至同時受到高通膨的夾擊,而加倍痛苦。其原因端在於,早從去年年初,台灣經濟賴以為命脈的巨額出超,被一刀剪斷;只要此命脈未復,台灣即難見生機。
可是半年於茲,我們未見任何足以接續命脈的重大行動,甚至官員根本不知問題何在,只知頭痛醫頭、臨渴掘井。這樣危殆的情勢,在正常情況下,應會喚起全國上下同心一志共求挽救。但就在此時,兩岸友好的新局面提供了及時的替代藥方:對岸大舉推出一波波的採購團,向台灣資訊電子業採購天文數字的商品;對岸為努力保八而祭出的家電下鄉等救急手段,指定台灣廠商為重要供應者,帶來可觀的訂單;忽然而至的山寨文化更為某些台灣企業量身打造了巨量的需求;一聲令下大量掩至的觀光客則為內銷產業也打通一條活路。只要這樣的力道仍不足以支撐台灣經濟,人多量大的對岸儘可以更慷慨地輸捐。
因而我們的官員彈冠相慶5月份出口與訂單衰退都見好轉,自訏搶救政策見效,台灣經濟已見曙光;但若將上述來自對岸的輸捐一概剔除,經濟的慘況恐怕是每況愈下。
對岸的領導人極其高明,愚蠢的北風與紙老虎政策早被揚棄,不論陳前總統也好、馬新政府也好,一概以溫暖的太陽對之。當台灣經濟命脈斷絕,必須靠對岸藉點滴一口一口地餵食救命丸,中華民國這個招牌高掛,還有意義?
【2009/06/2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4 則留言:
中國人喜歡講天干地干,一甲子60年,必有鉅變!哈哈!這倒符合,2009年正好是中共建國60週年,也正是KMT逃難來台60年。
經濟日報社論胡扯一堆,相信的人也離地獄不遠了
凡是無法陳述自己思想的人, 就是奴隸 雖然你的意見與我不一樣,但是我還是讓你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所以一大堆的人都在打高空 不要被洗腦 frank
其實它說的沒錯阿
台灣經濟得要自主,對台灣才有幫助
不論對藍對綠都一樣
要說胡扯的話,該社論把在野勢力當個工具看待顯然很不尊重
不過整體來講,這對藍教徒而言已經算很大的進步了吧
藍的要保住中華民國,就得保住經濟自主權
綠的要促進台灣獨立,經濟自主權更不可或缺
可以說台灣主體性的建立本來就是藍綠最大公約數
只有馬政府到現在還不懂而已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