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4

建築師規畫的永樂市場拉皮案,請迪化街的小孩進來留言!

這是得標的建築師所做出來的永樂市場拉皮計畫,連帶的也牽動整個迪化街商圈的老街重整規畫案。我想拜託所有迪化街、老社區、雙連延平長大的孩子們,一起進來看看這樣的規畫案,留言寫下你們的想法與意見,這是我們大家共同記憶中的迪化街,讓我們想想什麼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老台北樣貌!

從文化與認同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沒有足以自豪的文化,我們就可能逐漸失去自信,真正有文化有美學價值的社會必須從地方文化認同、自我覺醒著手,文化應該是融入生活的、擁有在地情感的,以此凝聚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與生活哲學。借用社會學家盧卡奇(Lukacs,George)的想法,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是物化 (reification)和階級意識 (class consciousness),人類原本創造商品,但反而在一樣的連鎖商店、一樣的食物與擺設後,失去自己的主體,所以有人必須追求名牌商品以此認同自己的地位。

但是,對於老社區長大的孩子們,從大家的言談、EQ、舉止行為模式,常就可以追出我們是來自那種傳統地區磨練出來的孩子了(這點非常有趣喔!)這次,台北市議會加大擴大內需預算,經費從七億元成長到十餘億元之高,這個數字讓做為選區議員的我既期待又擔心!建成圓環與龍山寺地下街殷鑑不遠,如果市府是像之前想消滅殖民文化想學習上海中華,這樣可怕的想法恐怕又會造成老社區浩劫!所以,這次我們要求建築師要進駐永樂市場尊重地方,尊重在地人士的意見,公民社會應由下而上來建立我們的文化與景觀!

這項新規畫案中,迪化街立面是否將有全新風貌?周邊道路、路燈、招牌、地下管線是不是有全新的風情?傳統街屋風貌和廟埕意象、特色商店是否都將進駐成功?永樂大樓6、7樓變勞社單位,8、9樓變成傳統戲曲中心,增設戲曲教室兼排練場、舞蹈教室等教學區,這些計畫能不能融合在地需要,讓迪化街、霞海城煌廟、永樂市場成為大同區重生飛躍的火苗?這些都需要在地朋友的意見。

迪化街建物如果要整修立面,必須要有100%所有權人同意,而市府補助經費將決定成效。如果文化局想援引文資法把迪化街指定為歷史聚落,讓政府統一設計施工,能否跟地方妥善溝通?是否會引爆新一波反彈?這些更需要年輕人大家共同參與。

再借用丹尼爾.米勒(Miller Daniel xiii)曾討論過文化消費的理論,他主張為了創製文化社會必須先生產生產物,這也就是先外化再內化,藉著消費產物我們創製文化,而且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同時有生產和消費,文化是兩者之間動態的交互關係。這個意思也就是,透過我們的社區產生屬於我們的型式的文化商品,來創製自己(文化認同與社會形態),在這交互影響的關係中我們創製了文化,也被文化所塑造(頁218、219,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巨流,台北2001)

那麼,什麼是我們老社區的商品與文化呢?我們如何在外化再內化的動態過程創製我們的文化?什麼永樂市場的布文化呢?在轉而轉去的花布裡面追尋我們的花布夢想,編織各式產品?在一樓的杏仁冰、手工繡布裡面找尋傳統、或是布袋戲與傳統戲曲的傳唱?還是走到淡水河邊李臨秋故居去聽一次望春風?屬於我們這個交接傳承再創新的我們的世代的樓房、歌曲、布藝、美食、文化產品究竟是什麼呢?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來填寫答案。所以,請迪化街的孩子們上來,寫下你們對於市府規畫的意見與想法吧!


延伸閱讀:
**讓我們展現文化歷史的實力,建立地方特色文化商圈。
**余晏質詢郝龍斌,整建永樂市場不能重蹈圓環覆轍
**別忘了風華遲暮的西區,我們一起讓大同區更有特色!
**老社區的心情,永樂市場與布市何去何從?議場質詢與布市說明會。
**永樂市場拉皮的心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余晏迪化街後援會成立,現場演歌講將來。


延伸閱讀:在地美食尚好呷系列
**透心涼的杏仁冰,永樂市場正港味
**永樂市場旁,品古味養生百草茶
**忘不了的青春滋味,湯汁齒頰流香的萬福號潤餅捲
**圓環邊的巷子:小巷亭日本料理
**濱江市場裡的新鮮味:東芳大哥的生魚片捲
**古早味的濃純香,阿不拉大哥的豆花
**台北橋頭美珠姐家常菜,有媽媽的味道
**寧夏夜市裡,響噹噹的圓環麻油雞
**六年級生白手起家,寫出將太壽司的故事
**美國大兵走過的故事,雙城街日夜市兩種風情
**延平北路的海鮮美味,你一定要來一盤海鮮美味旗魚米粉

19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舊有舊的美,新有新的好,人的記憶才是最美的。

像台北的圓環,重建到『消失』才是最差的,也許一、兩年後,台北的『百年的舊市集』都會消失,只留下『現代古蹟~中正廟』。

匿名 提到...

我不是迪化街的小孩
但是很享受去那兒買中藥材及吃四神湯包子的快樂
我對市府有信心,花再多的錢也沒有用的,一定會被搞砸的!
這是官僚體制的悲哀
希望在地的孩子要小心,只能自立自強了!

匿名 提到...

我是個道地的迪化小孩,社區的沒落基本上我覺得與文化和交通有很大的因素,老社區的美需要像簡姊姊一樣的人去向大眾宣傳。
現在流行自行車,而迪化街的大稻埕外就有自行車道,若能多辦活動與永樂市場結合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益。像近來我就覺得延三夜市的人比以往多了一點點!
另外是老社區拉皮、永樂市場整建,但沒有好的交通規劃還是沒有人要來!
很多朋友知道我們這裡的美食和特色(買布、批發飾品)但由於交通不便(沒有捷運也公車也不多)停車不便,導致大家還是會去一些又近又方便的地方。
希望余晏姊姊能再接再勵,我愛老社區,超愛迪化街的!!

Unknown 提到...

余晏姐。

提個小小建議是否可以申請永樂市場前面廣場,舉辦幾場說明會,邀請當地居民一起來看這個簡報?

也許是很簡單的,大家自己帶椅子來、提供涼水,以改建更新作為社會目標的方式來建構社會運動。

相信那會是當地人真正難忘的參與經驗。

匿名 提到...

議員講的很有道理
尤其是這段話
真正有文化有美學價值的社會必須從地方文化認同、自我覺醒著手,文化應該是融入生活的、擁有在地情感的,以此凝聚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與生活哲學。

匿名 提到...

http://www.christabelle.idv.tw/archives/2213#more-2213

宅即便出的再生衛生紙
不能丟馬桶
這樣是環保嗎?

匿名 提到...

補充
http://www.christabelle.idv.tw/archives/2213#more-2213
居然不能丟入馬桶????
這樣也叫環保嗎???
太奇怪了吧

日本的再生衛生紙都是可以丟入馬桶
由污水下水道處理
不能丟入馬桶要丟入垃圾桶再由垃圾車焚化爐處理
比一般市面上多款的處女紙漿產品(都有標示可以溶解)還差
這樣叫人如何支持????

台灣玄奘西遊記 提到...

有看書的議員,值得認同。
簡議員值得鼓勵!!

記大功一支。

有沒有迪化社區出身的建築師……
跟鄉土溝通需求……
會不會容易些……

Vincent 提到...

我不是在迪化街出生長大,但我在這裡已經住了十幾年了。我認為大稻埕有很多故事可以說給下一代聽,對於永樂市場的改建,我認為文藝和當地文史、人物可以考慮進去。希望有展覽館,可以介紹大稻埕的發展和歷史,也可以提供未來舉辦大稻程攝影展等活動使用。永樂市場前廣場應該提供多點椅子讓遊客休息,並可設計成可以提供文藝或各種活動表演的舞台場地。布業可說是大稻埕重要的產業之一,我認為可藉著許多布商聚集在此的優勢推廣布料業,可在改建後的永樂市場提供場所,不僅讓民眾方便採購,也可以讓有興趣的民眾學習了解分辨布料的材質。

我認為目前的永樂市場每一層樓不夠高,讓人有壓迫感,如果打算成為讓人逛的舒服的賣場,應該增加每一層樓的高度,並且盡量採取開放式的建築,也就是可以讓大樓內的民眾方便看見室外的情景,可考慮外牆採用玻璃或是每一層樓有戶外賞景走廊等設計。

至於交通問題,現在週末很多腳踏車族的朋友會騎到迪化街走走,所以我建議週末某些時段可讓迪化街變成限制只讓行人和腳踏車進入的地區,並妥善規劃從大稻埕水門到永樂市場的腳踏車專用道,方能吸引更多遊客來旅遊。而周遭停車場也應規劃完善和運用,永樂市場地下室的停車場可考慮對外開放收費停車,公車路線也可再規劃。

迪化街不一定要有太多美食,畢竟附近圓環可能很快就會開張了,雖然對那個市政府沒信心,不認為圓環還能康復,但至少隔壁也有寧夏夜市,如果可以把旅客繼續吸引到那裡,那我相信大同區的觀光就可以慢慢成長了。

大稻埕有許多台灣人的回憶,如果永樂市場可以改建成功,歷史記憶又可以保留,那真的是可喜可賀的事。但是,我必須很悲觀的認為,以現在中央和地方都執政的國民黨思維來看,改建出來的東西應該不會離死去的圓環太遠,再加上國民黨最會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最後改建的品質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再者他們根本沒有在地情感,只會崇洋媚中,我相信一定會改建成不倫不類的東西。還好建築師不是李祖源,不然就不如直接把永樂市場拆了比較快。

yuyen 提到...

謝謝執拗的風
包的建築師自稱是這兒長大的

謝謝VINCENT
交通的確是一大問題
對圓環及寧夏夜市及設計等問題都是一針見血,很擔心眼睜睜看著永樂市場被搞垮。

yuyen 提到...

謝謝wakint
其實已辦了幾場
都是在大禮堂裡面
已經砲聲隆隆了

真令人擔心

匿名 提到...

不是迪化街的小孩能留言嗎?

我想問的是...
1.簡議員是當地小孩嗎?
2.永樂市場對於迪化街的"當地小孩"來講代表的是什麼?
3.這幾年來迪化街在地人和迪化街小孩的參與在哪裡呢?

我在當地觀察多年 看到的現象
外來者 對永樂市場的印象以及它的地標性
比"所謂的"當地小孩來的重
外來者 覺得迪化街比較重要

之前的接觸
某些當地人 堅決反對劃分時徒步區
因為這樣他們沒辦法隨時把貨車開進來捕貨
沒辦法把車子停在自己家自己店門口
永樂市場地下停車場
是給"市場的攤商"停放的
堅持不開放給民眾使用

如果 政府完全不管迪化街
請問 這些當地人會怎麼想?
難道不會嚷嚷說政府都不照顧迪化街嗎?


政府沒照顧迪化街嗎?
這些年來
在地人和迪化街小孩的"正面積極"的參與在哪裡呢??(印象中只聽到反對的聲音)

這些問題 請當地人捫心自問

Vincent 提到...

樓上的,如果政府照顧的下場跟圓環一樣,那我真的求求政府放過迪化街。光是一個年貨大街,不同市長所辦出來的格調就不一樣。問題出在規劃的人是否有在地情感,不管是當地或是外來者,要是對這地方沒有感情,怎麼可能做出好的規劃?圓環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圓環當初改建,市政府有來問過當地居民或商家意見嗎?現在永樂市場要改建,也是招標後才知道的事,市府有尊重當地商家和居民嗎?現在都已經開始施工在改建了,真不知要當地人怎麼參與。

永樂市場內店家幾乎都不是當地人,大多數都只是來討生活,哪會管到迪化街的發展,管理委員會是國民黨樁腳,管理的爛,又只是聽從市政府指示做事,至於地下停車場為何不開放,可以去問管理委員會的人,或是去問市政府。

匿名 提到...

12樓的,你是來亂的嗎?

我想永樂市場裡有很多是外地來這裡討生活的,但是在這邊做生意很多都超過二十年了~早已經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地方,你問我們這邊人的參與在哪裡?我們的參與是把這個商圈建起來了,給政府帶來稅收..

我們是在當初愚蠢政府所建不實用的建築物下所長大的..當初商場的規劃設計根本是沒問過布商的意見就亂蓋起來的,布的體積重量都很大,地下停車場本來就應該有一層要給布商上下貨用的,我們布商卻被趕到最底層,而且貨梯很爛,至於那個離一樓最近的停車場,我們布商也不能停,為什麼呢?你自己去問市政府,常常看到地下一層停車位很多,最底層常常車滿為患,我們反映了多少年..已經對這個政府死心了.我們也希望有大一點的停車場.讓人客可以停車,但是當初大樓設計真的差到暴..要我們參與,我看都是聽聽我們發發牢騷,至於要發展甚麼?都是要看市政府怎麼搞,參與跟沒參與有甚麼不一樣,人家市政府會鳥你嗎?我也想正面參與阿!但是有用嗎?

政府會管,但是所管的都跟當地需求背道而馳
這個商場本來一開始就不適合做布商場,但是我們做起來了,我們是在物競天擇下做起來的,我要控訴的是,政府如果要改善永樂市場,請參考布商實際的意見-而不是只是聽專家的意見.....


我想問的是...
1.簡議員是當地小孩嗎?
2.永樂市場對於迪化街的"當地小孩"來講代表的是什麼?
3.這幾年來迪化街在地人和迪化街小孩的參與在哪裡呢?

我在當地觀察多年 看到的現象
外來者 對永樂市場的印象以及它的地標性
比"所謂的"當地小孩來的重
外來者 覺得迪化街比較重要

之前的接觸
某些當地人 堅決反對劃分時徒步區
因為這樣他們沒辦法隨時把貨車開進來捕貨
沒辦法把車子停在自己家自己店門口
永樂市場地下停車場
是給"市場的攤商"停放的
堅持不開放給民眾使用

如果 政府完全不管迪化街
請問 這些當地人會怎麼想?
難道不會嚷嚷說政府都不照顧迪化街嗎?


政府沒照顧迪化街嗎?
這些年來
在地人和迪化街小孩的"正面積極"的參與在哪裡呢??(印象中只聽到反對的聲音)

這些問題 請當地人捫心自問

匿名 提到...

1.永樂市場本身建築物是一個最大的敗筆.醜斃了.又不實用.管理又糟.拜託請找回以前傳統布市場的樣子再進行設計??請勿潦草行事又要浪費錢且達不到效果??
2.建議整頓的區域可以放大而不只是永樂市場到民樂街一小段.連結延平北路.保安街或涼州街等的各點讓老社區的回憶不只是回憶而已!!

你們知道嗎?自從菜市場改建成建築物以後不僅功能性超差.變的髒亂.更重要的以前永樂市場從延平北路的義美.大千百貨.到市場門口那一種榮景再也看不見了!!
現在只有一段又髒又暗和又醜的建築物罷了!

阿迪仔 提到...

簡議員及關心迪化街的朋友,謝謝你們對這條老街的關心,我是迪化街土生土長的小孩,現在已結婚生子了但還在這兒工作著。
大稻埕及迪化街絕非一個小區域或單個行業的改變就能改善,今天修好了永樂市場、明天整完街道立面、後天呢?其實街上充滿著太多的元素,文化資產與商業的結合是趨勢而迪化街就有此優勢,更何況商業是迪化街能維持至今的命脈;樓上也有朋友提到市場裡的攤商許多是外來者,但是迪化街上承租店面的商家更多,其實承租者不會是問題所在,我相信他們一定希望大稻埕更繁榮才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商機,只是我認為的迪化街最大的隱憂是街上居民對迪化街的認同感不足,大多人都以自我為中心,其實迪化街人眼界並不狹隘,但願意提出共享的並不多,如同街上的團體組織及工會也多,但我記不得有哪個是為迪化街真正盡過心力的!
天助自助者,有那麼多的人關心著迪化街,我想我們街上的居民更該努力改善自己的家園,就算不為他人也是為自己個人吧!
在此還是謝謝簡議員及各位朋友的關心,並希望繼續給予我們街區好的建議及思維,謝謝!

Cynthia 提到...

我是12樓人士口中的當地小孩,父母也不是外來者,如果還要回追祖先的話…我想我們都是外來者(笑)。

我以我自己的成長經驗來回答下面兩題好了。
2.永樂市場對於迪化街的"當地小孩"來講代表的是什麼?
實話一句「迷宮」。
我從小到大走了N次,從來也沒搞清楚過南北…每次我娘跟我說那家阿姨的店開在那邊,跟本也無法一下就搞清楚位置,這是當初建築在規劃設上是有問題。

3.這幾年來迪化街在地人和迪化街小孩的參與在哪裡呢?

在地人很「低調」!
這不是什麼特別的原因,這裡的人從小就是這樣被教育,或許只有我週邊的人是這樣(笑),有做就不會特別的提起…但是大家都是有在仔細聆聽並且關注這塊地方。

自掃門前雪是人的本性,如果自家的利益被別人踩著,誰會甘願呢!所以只能辛苦這些想要保存的迪化街人與官僚、良心、利益對戰了。

阿迪仔 提到...

看到Cynthia的所發表的兩點言論確實是存在的事實,但是既然是在地的小孩是否能給予地方或相關單位更好、更實用的建議呢?低調是大稻埕的作風,但是若是在地人真有在聆聽在關心此地方是否應該用行動表現出來?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家園。
參加好幾次有關大稻埕的公聽會,但會中在地人士所提及的都是些有關於自己權益受損的問題,很少能聽到對於此地有助益的建言,這也是令人較為失望的地方。
今天離我上次留言已經一個月了,看來大家對於此地的關心還是較為冷漠的,包括簡議員您,原期盼簡議員會持續關懷大稻埕但似乎與我想像的相悖離,希望議員快快回想起當時設立此專欄的初衷,協助有心讓大稻埕再現風華的人凝聚向心力早日進入狀況,也希望Cynthia、欣欣等在地小孩能有新思維為地方進一份心力,或許我們能聯繫交換心得,靠我們自己在地的力量一點一點累積能量。謝謝!

Jeffrey Chang 提到...

很感動! 我祖父日據時代原本在迪化街,後來才遷居圓山。至今我們家族仍保留一張圓山地區最早的一張黑白照。木造的圓山火車站被拆改成捷運站,接著是臨濟寺的鳥居被拆,大雄寶殿被移轉90度。如今是最後的日本木造宿舍即將被拆。為何政府對歷史文化資產如此輕忽? 老做一些曇花一現式的建築呢?

http://tw.myblog.yahoo.com/yuanshan-yuanshan/archive?l=f&id=11

市政府只會做割捨人民與土地/歷史臍帶關係的事.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