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0
花謝了以後!(135億元的真相)
耗資135.91億元的花博終於結束,花謝以後,沒有了媒體購買及繽紛廣告,真相才要逐一顯現。
郝市府以「經濟效益」、「入場人數」宣稱花博「始無前例」的成功,但,花博的經濟效益到底多少呢?這個數字跟月亮一樣,初一十五不一樣,而且像膨風水蛙會長大,例如4月11日花博畢幕日宣稱總經濟效益高達188億,21日又成長到488億元,5月9日專案報告時,郝龍斌數字又變成經濟效益超過430億元,還出現新數字「淨效益」294億元,數字天花亂綴,好像小朋友編故事造句比賽。但,實際入市庫僅13億9287萬元(如上圖公文),再用總支出135.91億元除以入場人次896萬3666人,一名遊客平均花費1516.23納稅錢,相當於連吃30次50元便當的經費,這還不包括各公務員轉挪來花博上班的人事成本!一場博覽會為台灣留下什麼價值?為台北市留下什麼建設?移走1193棵又死掉170棵樹後,是一句「花開很漂亮」、「志工動員很感動」就夠嗎?花謝之後呢?
花謝以後,博覽會在大同、中山區留下一堆安全堪虞的「臨時展館」,荒謬的是根本沒加設停車場因應,展場功能連地方人士都不了解。又例如天使館臨時建物使用原則以1年為限,但市府2010年1月20日時卻與業者立刻簽約九年,合作契約簽訂房地使用自博覽會營運日起至2020年4月25日止。而這些展館未來如何管理?經費何在?需要這些展館嗎?符合地方規畫與城市發展嗎?
過去半年,觸目所見是花博訊息大轟炸!走入書店,雜誌封面全部是花博全攻略,打開電視廣播,影藝明星逛花博好夯,但洗腦式訊息只針對台灣善良人民,東南亞、日本、海外則效益有限,因為花博本就是假國際的內銷產物!市府以「大規模購買新聞與廣告文宣」撲天蓋地洗腦人民。從預算書看,單單掛了「花博」名目廣宣費用高達4億元,其中國際宣傳0.7億元、國內宣傳3.3億元。列名觀傳局之下的廣告製播、大型活動宣傳及國際行銷等費用2.7億元!國際邀展、票務行銷、資金募集等及戶外看板文宣品等小型宣傳花費1.3億元。例如給各新聞台經費的是「2010年花博電視議題行銷規畫及執行案」達2394萬9060元,另外還有「2010年度花博電視宣傳案」3350萬660元,各電視台新聞台能不看郝團隊面子嗎?其他不敢用「花博」名義而藏在「台北市政專題報導」的廣告數量更難以計數。
再看看花博的人數政治學,市府很自豪以896萬3666人次入園宣稱成功,但其中北市市民占26%,也就是每四名遊客有一人是台北市民來捧場。政府機關和財團的「動員」人數更多,部份學校甚至動員學生去看花博「第三次」,家長抗議不斷,老師因為帶去花博還可以記功獎,何樂不為。依2011年4月25日市府統計,全國學生有93萬413人次被老師動員帶來看花,其中臺北市高達44萬5389人次。此外,市府宣稱6%外籍遊客,但市這個數字是「目測」、「推估」而來,也就是說,外國觀光客很可能更少。但以故宮為例,平均每月約有18萬外籍人士來訪,依照這個數字171天計應至少102萬人才對,但市府坦言外籍遊客可能僅60萬人,這個數字證明「國際花博」一點都不國際,135億元換來60萬觀光客,比故宮少一半,但從郝市長專案報告看來,市府衝數字就很滿意了,那在乎辦花博原來目的是海外行銷台灣?
花謝了,真相逐漸會出爐。以3.7億元打造的夢想館為例,場地面積竟只有3377平方公尺(1021坪),一坪造價36萬元,遠遠高於民間,離譜的是展館設計這麼小,每批只容35人進場,逼得大批民眾漏夜狂奔搶,一天最高只能容3705人,展期171天統計58萬9486人曾入場,依此計算,每個參觀夢想館者耗掉627元的建造費,這樣的資源分配、建造成本浪費得讓人心疼!也因為媒體宣傳必須漏夜短跑搶門票而出現類似「蛋塔效應」,此時,市府私下開方便門,開放特權人士免排隊可入夢想館,夢想館變特權館,而民眾仍老實地在苦苦排隊!
市府坦承花博已花費135.91億元(95.3億元中央與地方專用費+市府局處配合款27.48億元+花博AIPH權利金0.17億元+稅捐0.29億元+中山足場毀約捐失0.21億+企業贊助13.8億元 ),當時議員批判這簡直是「錢博」時,郝市長去年還爭辯反指議員錯算?怎麼市府現在才認了?原來只有時間才能讓謊言現形!135億元可以讓北市學生免費營養午餐連吃七年!(註:一年約20億元),台北市要辦國際博覽會很好,但怎麼像阿舍侃子?可怕的是,花博錢坑還在繼續砸錢,市府預算書顯示,2011年產發局要再編列11億元6460萬2640元做後續園區的行銷廣告。
用你的錢買新聞廣告洗你的腦,透過大眾媒介召喚更多人進場,再以數字配合,花納稅錢請藝人造勢,愈來愈多媒體人進入郝團隊,大花納稅錢搞包裝就是媒體人回報社會的方式嗎?政治的本質是什麼?博覽會本質是什麼?人民需求什麼?花這麼多錢難道沒有排擠效應?不產花的北市在花謝的冬天種花大舉行銷,正如同法蘭克福學派的擔憂,馬庫思認為,資本主義透過文化工業,提倡一種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造成假需求,成為一種社會控制的機制(頁27,文化消費作為一種操弄,《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John Storey 張君玫譯,巨流2001)。當國家機制耗資135億元推動這場大消費後,花開時美得讓人難忘,但花謝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有沒有留下博覽會的價值?博覽會的中心思想只是人數嗎?除了行銷還是行銷嗎?是膨風得誇張的各式「經濟效益」數字嗎?
志工們當然熱情感人,台灣人動員相挺也很無私,員工犧牲假期投入,藝文團體相挺,上述都是「人民」角色而非政府角色,煙火當然燦爛,這半年來,公務員集體轉型成為迪士尼業者,公園封掉、馬路改道。但政府是受人民委託來改善人民生活,做長遠規畫建設,倡議進步概念啊!市府可曾問過市民要什麼?
花謝了,人走了,我們來想想,博覽會在我們這一代提倡什麼價值?是否曾堅持不砍樹,追求自然理念?城市是否曾堅持不破壞如林安泰古厝的歷史建築嗎?為何古厝原味沒了反而搬來「浙江風情」水泥山?展場標榜的文創是否創造集體願景及城市主軸?十到二十天就換一批的花環保嗎?砍樹移花蓋天橋,用最高造價換來一堆臨時建築,現在,135.91億元花光光,花謝了、喧擾後,讓我們想想人民得到什麼?人民需要的其實是什麼生活呢?
影視筆記延伸閱讀
**難以解說的我的機器人情節:記憶體與腦容量之間
**余晏現場會勘:讓人與機器人和平相處吧
**感性與理性的探討:直覺能訓練嗎
**我為什麼是史巴克迷
**在自我與他者之間的迷文化
**從REAL的文化模式看媒介
**媒介建構他者與我類的文化意涵
**擬像的新聞建構出超真實的台灣
**《鷹眼》《瓦力》《機械公敵》《魔鬼終結者》的天網
**穿起綠制服的熱血青春
**舊文章:不是我的我
**偶像劇《終極一家》片尾的一幕
**電影裡的戰士頭盔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看木村拓栽的change,以強大的熱情來改變!
讀書筆記延伸閱讀
**官僚之夏,讓我們以熱情面對冷風
**李敏勇的《顫慄心風景》詩集:用詩與心拯救我們的國度
**《文化窗景與歷史鏡像》閱讀李敏勇的散文:來清洗我們的歷史吧!
**《極地之光》瑞典設計經濟學:讓窮人也能享有好的設計
**《傅正》:立根破岩,千磨萬擊還艱韌
**從手指辨字,看直覺能訓練嗎?
**《觀光客的凝視》:符號的建構與虛實
**偉大城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
**《新政府運動》:政府部門在意的當然是利益團體
**彭明敏、阮銘、李筱峰的三本書中,我所看到的台灣
**彭明敏的《逃亡》:忘不了獄中那二到三公分的小草
**《台灣大劫難》:控制金主再控制黨
**《台灣大劫難》:統戰部每年派五十萬人來台宣傳經濟
**《為什麼不殺光》:二二八這天看政治屠殺與族裔滅絕
**《發明未來的企業》:超越利害精算擁抱自己的價值
**《鳥為什麼鳴叫》:從莫札特那隻鳥談起
**《領導學散步》:大石頭理論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高感性與高體會的人
**《反叛的凝視》:部落客與社會對話
**《科學人雜誌》:沒有頭的小強只是比較笨,不會死
**大話新聞談的書《被出賣的台灣》:匯成大覺醒的洪流
**《被出賣的台灣》作者葛超智的廿箱遺物
**《被出賣的台灣》作者葛超智的一幅畫
**《被出賣的台灣》作者葛超智珍藏的照片與"金紙"
**《被出賣的台灣》掀出我們所不知道的1940年代
**《問題媒體》:政府部門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回憶,見證白色恐怖》:滿池福馬林撈出胸膛開花政治犯
**《受壓迫者教育學》:看記者勞工的覺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
9 則留言:
人民要的是什麼?
好問題!
應該問問財團喜歡什麼吧!
這才是政府關心的事。
誰理小老百姓啊!
這篇文章很精採,我會努力轉寄。人民是郝呆,看到煙火就笑,看到短褲吱吱叫,看到花朵就瘋掉。誰想得至國債鐘上的數字?這就是台灣人。
耗資135.91億元的花博終於結束,花博實際入市庫僅13億9287萬元。再用總支出除以總參觀人數,一名遊客平均花費1516.23元納稅錢! 但花博廣告費用高達4億元,撲天蓋地來洗你的腦,部份學校動員學生去看花博「第三次」,老師帶去花博還可記功獎,全國學生有93萬413人次被動員來。以3.7億元打造的夢想館場地面積只3377平方公尺(1021坪),一坪造價36萬元,每批只容35人進場,逼得大批民眾漏夜狂奔搶,但一天最高只容3705人,展期171天共58萬9486人入場,每個參觀夢想館的人平均耗掉627元的建造費,也因為媒體宣傳必須漏夜短跑搶門票而出現類似「蛋塔效應」,市府私下開方便門,讓特權人士免排隊可以入夢想館,夢想館變特權館,而民眾仍老實地在場外苦苦排隊等候!更可怕的是,花博的錢坑還在繼續砸錢,2011年產發局再編11億元6460萬2640元來做後續園區的行銷廣告。
不產花的北市在花謝了的冬天種花大舉行銷,如同法蘭克福學派的擔憂,馬庫思認為,資本主義透過文化工業,提倡一種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造成假需求,成為一種社會控制的機制。現在,135億花光光,花謝了、喧擾後,讓我們想想人民得到什麼?人民需要的其實是什麼呢?
門票13億,支出135億,門票收入占總支出比例這麼低,再來,其他收入是否有超過支出,第三,花博所產生的負外部性是否有評估?
感謝議員這麼努力在幫納稅人找出漏洞,也希望有議員能想辦法把郝聾儐這個亂花錢的敗家市長給轟下來,以專案的角度來看,他是個非常非常差的專案經理,以投資的角度來看,對台北市顯性隱性報酬都是負的,以市政的角度來看,花博舉辦前中後都對台北市造成負的外部性。
動員的不只學生,國民黨主政縣市也直接通令村里長聯誼觀摩一定要去花博,各類訓練觀摩活動也都要去看花博,這些雖不算「北市府的」花博活動支出,但若以全國規模來看,納稅錢被挪去貼補花博門面的可不只簡議員公佈的這些金額,如果可以,應該請各縣市議員要求各地方政府提供公部門主辦觀摩活動跑去看花博的,一共花多少錢。
我先說我沒去看花博,但我問了身邊幾個有去看花博的朋友,他們印象最深、認為最好看的是什麼,我問的每個人都說是「夢想館」,夢想館主打科技,科技做出來的假花,比花大錢、一次次換盆維持的人造植栽花卉還吸引人,那這次花博到底是在秀什麼?科技展嗎?!
這一篇質詢真好,讓我們用實際的金額數字,去想想花了這麼多錢到底給人民什麼。現在再說把郝凱市長轟下台已經沒意思了,重要的是,真希望這次經驗能讓台灣人去仔細思考執政者的能力與遠見。
By the way, 今天看新聞得知,台北市大直通往故宮的自強隧道,兩年前為了迎接陸客,花了將近兩億美化,現在因為會影響騎士安全,決定再花140萬要拆掉!台北市很有錢,但是有錢是這樣亂花的嗎?兩億可以幫助多少沒錢吃飯、沒錢看病的低收入戶!
花博的所謂周邊效益是灌水
造成其他人不便的時間成本
對環境的衝擊成本
更重要的是對其他行業排擠效應所造成的成本
花博的國際觀光客比例很低
一般遊客消費檔次也不高
因為花博只是個博覽會沒有整體觀光策略
位的只是郝龍斌的地方鄰里小包綁樁工作
這些成本都沒算進去
採購合不合理也無法調查
花博是個高明的貪污買票工程
議員們顯然望塵莫及
艱困選區必須要全力一戰,支持余晏小姐。
敬愛的簡議員:
很感謝您總是非常認真的調查出一些馬政府為非作歹的實情。請您協助DDP將這些KMT的行徑,用簡單的幾句話,在媒體放送出來,叫百姓「一看就清楚」,才好記憶及廣為宣傳。
(一直以來,都看到這是很缺乏的區塊,一般人民真的沒時間去弄懂很多東西。)
再次謝謝您!
天佑台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