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3

讀書筆記:在民主、自由之後,什麼是「平等」的公平正義?

薩托利《民主新論》第十章:古希臘民主與現代民主

亞里士多德認為,即使富人是多數仍有可能實施寡頭政治,相反,窮人的統治即使是少數人的統治仍是一種民主政體,這是否意味亞里士多德是以社會經濟的角度去理解民主政體?他的政治形態類型是個人、少數人、多數人三個基本範疇,又區分為君主統治或專制統治、貴族統治或寡頭統治、完美城邦或民主政體。民主政體包含「惡劣的多數」,寡頭統治則是「惡劣的少數(頁316)。

薩托利認為,古代民主政體崩潰是不可挽回的結局,重新開始用民主一詞是因為有某種新事務開始存在。現代民主政體發現了「不同政見、多樣化和部分人(已變成政黨)的存在,與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寧並非互不相容」。薩托利認為,民主政體的理想之源的原則在於:培育國家的酵母和營養品,是「差異」而不是劃一(頁325)。

薩托利在本章強調「自由主義」的民主,他說:十七世紀多數英美清教徒都認為「民主」與「自由」是邪惡的,認為「全體一致」是國家不可缺的基石,直到以懷疑精神去審視全體一致之後,才一點一滴建立起「自由主義」的文明。古代帝國、獨裁政體、專制政體和新的「僭主政體」都是清一色的世界,而民主政體則是多彩多姿的世界,這是自由主義的民主制度,以不同政見和多樣化為基礎,是我們而非希臘人發現了如何在求同存異(Concordia discors)的基礎上建立政治制度(頁326)。

《民主新論》第十二章:平等

平等又包含著「公正」,布魯尼托.拉蒂尼指出「一如公正是個平等問題一樣,不公正就是不平等」,因為希望建立公正的人是試圖變不平等為平等,他重複了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不公正即不平等,公正即平等」。薩托利接著解釋強調 ,平等是唯一能夠同時與相同性和公正聯繫在一起的概念,分為「相同的平等」、「公正的平等」兩種(頁381)。

1857年林肯的《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但這不是指人的膚色身材智力道德或社會地位平等,薩托利強調「生而有別事實上是公正的」,這是意指精神意義上的平等,應與物質意義上的平等區別開來(頁382)。另一方面,羅爾斯強調社會公正,羅爾斯說:「給每個人所應得的」,意指每個人應享有公平的份額,這些份額大體相同,除非差額分配具有正當理由。相對於亞里士多德強調「同樣事務同樣對待,不同事情區別對待」,薩托利在此強調:「公正就是對相同的差別給予相同的對待」,對平等的闡釋來自於對「公正」的闡釋 (頁383)。

1789年法國的《人權宣言》第六條強調「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他們有權平等地根據其能力擔任一切與公務有關的職位並領取報酬,除德性與才智的差別外不得有其他差別。1793年5月29日的宣言說得更簡明:「平等就是人人能夠享有相同的權利」,1795年8月憲法第三條說「平等就是:法律不論是用於保護或用於懲處,對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它不承認出身的差別,不承認權力的世襲(頁386)。

自由主義民主所要求的「平等」原有三主張,薩托利在本章再加上了第四主張「經濟平等」,接著再進一步解釋提出了「環境平等」。
平等的三具體主張為:
一,政治平等(平等的普選權),即把選舉權擴大到每個人,作為他們政治自由的一個組合部份。
二,社會平等,身份與尊嚴的平等,階級和財產的差別不再成為差別。
三,機會平等(頁386)。薩托利也解釋希望把機會平等再分為「平等的利用(acess)和平等的起點(頁388)
四,經濟平等:薩托利接著強調,他認為機會平等不是最後的一項平等,經濟平等是我們對這個時代的又一項平等主義要求義,在此不是指社會主義式的經濟平等公式,而是指因為「自由本身不會使機會均等」,現代民主尋求的是一整套「公正的平等」(頁387)。此時,薩托利再提出一項「環境平等化」(頁
388)的主張。

薩托利解釋強調,平等對待不會導致平等結果,反之,平等的最終狀態需要不平等對待,也就是「要想得到平等結果,我們就要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頁396)。

疑問與心得:

一,此刻,正逢新自由主義的柴契爾夫人辭世,兩人正巧都是八十七歲,就薩托利來說,公開聲稱「沒有社會」的鐵娘子任內讓國營企業私有化,致力於改善財政惡化,選擇犧牲勞工基本工資,也堅持反共產黨,這樣的抉擇在薩托利來說是否就是他定義中的「平等」?或這是「不平等」?薩托利與柴契爾同年齡,對於菁英主義的想法是否部份與鐵娘子雷同?他倆可以歸類為同樣從保守主義出發進一步論理的悍將嗎?

二,把「平等」與「公正」併在一起討論時主張, 公正必須要能夠「平等地對待平等,不平等地對待不平等」,公正分配包括「平等的人分享平等的利益」和「不平等的人分享不平等的利益」,所謂「矯正性的公正」 如同薩托利主張的「平等是兩面玲瓏、而且是唯一能夠同時與相同性和公正聯繫在一起的概念。」但,一旦交給菁英去決定「誰可以獲得不平等的分配」時,誰來當上帝呢?例如過去的升學制度以香港僑生加分進台大,這就是基於「僑生與台生競爭是弱勢的不平等前提」,但這樣不平等的分配也常造成實質不平等的批判。

三,薩托利認為,如果民主以多數人意志踐踏每一個人的自由,因人人都有可能變成少數中的一員,所以這樣的民主是沒價值的。他也認為西元前五世紀希臘城邦的政治制度,以雅典為代表。它將統治權力交給城邦中的多數人,與少數人進行的精英統治(古希臘文:ἀριστοκρατία),例如君主政體、獨裁統治、貴族政體、寡頭統治等,所以過去的「民主」根本就是現在的「不民主」,這樣來想的話,此刻的「不平等的矯正」是否也可能是22世紀的「不平等」呢?

四, 世界上將近一半的人口,早期在美國革命的開國理論上,「民主」一詞僅只用於描述直接民主制,而共和則被用以描述代議民主制,但發展至今, 「民主」一詞也不再只為「直接民主」了。在民主價值裡的自由與平等概念裡,二者相互制約容忍互相的差異多元,縱向民主以自由列,橫向民主以平等表。歷史的發展是先達成「平等對待」再達到「可能需要不平等對待的平等分配(非共產主義式的那種)的平等狀態」。那這樣的話,有沒有可能有政權會假托這樣的名義,一方面不肯給予最基本的「平等對待」,但最後用「不平等的分配制度」來達成菁英所自以為是的「平等狀態」?「民主應使每個人從一開始就有足夠的物質條件、以便得到相同的能力,而與其他人並駕齊驅」。也就是說「沒有最基本的平等對待」有沒有可能反而得到「平等狀態」?

五,我們很能理解薩托利只是要藉平等的最終終狀態,來補充平等論理至今的公平正義,最明顯的補救措施就是原住民保障政策、以及選舉時的性別保障。又例如台灣以原民台、客家台來補救社會弱勢問題。在當代的民主、自由之後,標舉平等的公平正義或許正是我們面對紛擾的現代社會時的文明價值。

讀書筆記延伸閱讀:
**從沖繩紀念碑看Wachman,Alan M所撰的台灣價值認同
**法國高中生最愛的台灣人的書:《我的青春我的福爾摩莎》
**讀薩托利的平等,什麼是公平正義?
**美國電視名嘴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所寫的《自由的未來》
**《最新民主化與民主化》:民主策量能協助第三波國家鞏固民主嗎?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讀書筆記
**《我愛偷窺:集體愛上偷窺與被偷窺的時代》讀書筆記
**為什麼我們會順服地接受不合理制度?《路西法效應》讀書筆記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讀書筆記
**《誰在操縱你的選擇》讀書筆記
**李敏勇的《顫慄心風景》詩集:用詩與心拯救我們的國度
**《極地之光》瑞典設計經濟學:讓窮人也能享有好的設計
**《您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讀書筆記
**《傅正》:立根破岩,千磨萬擊還艱韌
**從手指辨字,看直覺能訓練嗎?
**《觀光客的凝視》:符號的建構與虛實
**偉大城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
**《新政府運動》:政府部門在意的當然是利益團體
**安東尼.紀登斯的《氣候變遷政治學》

沒有留言: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