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6

余晏緊急書面質詢:要求市警局長道歉認錯並放棄上訴,並向其他受害者一併國家賠償!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16日發出書面質詢,要求台北市警局長應為陳雲林來台時,員警以暴力對付抗議民眾一事公開道歉,並立刻依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賠償給被打傷的民眾。簡余晏表示,不只今天獲得30萬元精神撫慰金的研究生江一德而已,在陳雲林來台時有三網友在中山北路遭警折斷手指、有陳姓少年遭警過肩摔扯破身上衣物血跡斑斑、導演陳育青遭警妨害自由等,林口天橋上插國旗被員警勒頸強搶旗幟…這些人都有驗傷報告,簡余晏呼籲台北市警局:一,應比照研究生江一德案例,以國賠金額向其他雷同的陳雲林事件受害人主動提出精神賠償;二,應依照現場錄影帶,追究現場下令打人、奉令打傷人民的失職員警行政懲處,並扣薪水賠償國賠金額;三,市警局長應公開道歉,為員警不保護人民卻毆打人民公開道歉,並承諾執政者不該再過當執法,認錯並放棄上訴!
簡余晏表示,如果市府不主動向其他受害者比照提出精神賠償,她會主動聯絡相關陳雲林事件時受害者,尋求司改會協助,希望能趕在期限前比照提出行政訴訟,並要求追究出手打人及下令打人的員警疏失,要求嚴懲,陳余晏呼籲,員警應該依法行政,不能為了特殊政治目的而違反法令,造成人民損傷,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前年十一月應馬政府之邀訪台,民眾發動嗆馬、嗆陳示威抗議,爆發警察以暴力對付抗議民眾事件,高等行政法院昨天判決,台北市政府必須國家賠償遭警察打傷的民眾,這是陳雲林事件中,受害民眾獲判國賠的首例。

台大研究生江一德在前年陳雲林訪台時,前往台北市晶華酒店附近關切抗議活動,卻遭鎮暴警察打得頭破血流,江一德訴請台北市政府應負國賠責任,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江一德遭警察違反「警械使用條例」使用警械成傷,昨依國家賠償法的特別規定,判台北市政府應賠償江卅萬元精神慰撫金、一千六百多元醫藥費。

合議庭判決中直陳,警方將江一德毆傷、血流如注,竟不予援救,也不做必要的蒐證,以利江一德事後維護其權益,除凸顯台北市政府對所屬市民生命、身體安全漠視外,也顯示對市警局職司保護社會安全有「督導不力」之處。

延伸閱讀:陳雲林事件國家濫權的書寫記錄:
**余晏公布陳雲林事件的警方文件:基層員警收到的《違法樣態執勤依據》
**違法逮捕高三生,濫權員警回去念念書吧!
**什麼碗糕!警察沿路打人是依據刑案發生作為
**暴警竟人間蒸發,這種警察怎麼抓得到壞人?全民來協尋!
**聲援芒果日報,書面質詢部落格罵人民的翁xx員警
**送柿子!馬英九為什麼要送這盒水果給上揚?
**警察局回函余晏質詢的十份荒謬公文
**支持司改會,告到底!國家暴力侵犯人權記者會
**林口鄉民被警勒頸,只為搶走那面旗
**台灣民主的黑暗時刻,余晏質詢死不認錯的郝龍斌
**警察打人!國賓現場動手的便衣照片
**警察不准上揚唱片放台語歌,因為隔很遠的國賓飯店會聽到
**是誰下令可以隨意調整「管制區」,是誰下令可以打少年老人
**戒嚴傳統,全新感受,來看看便衣如何兇人,保警如何打人
**中山北路只能舉五星旗,拿國旗要被打
**台灣人權促進會陪三網友談警察打斷手指,限制自由記者會
**人權蒙羞,議員要求警察道歉、署長下台
**警察今天會強搶人民的旗幟,明天也會用槍口對準人民
**音樂界聲援上揚唱片,名單持續增加
**上揚家屬的心聲:無關藍綠,事關是非
**袁紅冰:2016年不戰而取台灣
**中山北路上的刀片拒馬
**是馬英九、蔡朝明、王卓鈞?誰下令不定時不定地點都盤查管制
**烈火青春的夢想與堅持…支持年輕人
**共匪滾彈看板,中山北路表達心聲
**圓山戒嚴了,司法檢警已侵犯台灣人權!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簡議員你好:關於空心菜一株20元,市府表示有含往後若有死亡枯萎需要不時更換新的空心菜種植一說,也就是說,有含保活養護,所以空心菜一株就是要20元那麼多的價格,其實所謂的種植養護已經另外編預算了,還有定期更換種植的預算,市府的說法極為不合理,本人覺得,一株株的空心菜的死亡或枯萎,需要更換時,就必須一株一株的來計價,若整個展期只有10株20株需要臨時更換,那就是浮報預算,也就是說,例如種植空心菜的區域,共有300株,單價0.5元,此時此區域的空心菜有10株死亡或枯萎,應再另外購買10株來種植,若沒有死亡或枯萎的情形,就不需要另外購買,而不是含在20元裡面,倘若養護狀況很好,這區域的空心菜死亡或枯萎比率很低,預算那不就被汙走了,應該是死了一株,補買一株,況且空心菜不是高經濟作物,很容易就找到農民來補,不需要另外特別培養,市府爆的單價真的太貴了

匿名 提到...

呂丘鴻也說,包括小巨蛋與部分休息站,男廁都有類似的設計,甚至連隔板都沒有,花博爭豔館的男廁有加裝隔板,「已經很先進」。
http://www.nownews.com/2010/09/16/11458-2646978.htm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