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9

綠色短評/2010的媒體內戰!

選前十餘天,從 廖小貓、PTT到鄭弘儀,國民黨發動特定媒體、府院黨等政府體系全面攻擊,所攻擊對象已不是政治人物或候選人,反而是年輕網友、媒體領導人等意見領袖,這已經不是民主國家正常的選舉,而是一場台灣價值的內戰,更是媒體內戰!試想,每逢選舉時,KMT都是鎖定台語語言,從莊國榮、江霞、吳國棟到鄭弘儀,抓住每一次情緒最憤怒的出口,出動總統府到各部會發言人動員媒體出來抹黑意見領袖,首當其衝的多為媒介意見領袖,這已經是一場媒體內戰!

就以鄭弘儀風波為例,陸委會先說「絕無此事」絕沒有補助中國學生,接著才說「是民進黨做的決定」,那之前陸委會的「絕無此事」根本是說謊!之後又說「只有補助三萬元」,事實上,陸委會由白手套中華發展基金會來拿著納稅人的錢,每月三萬元補助中國留學生,而且還不再像民進黨執政時代的只限補助兩個月,根據預算資料,中華發展基金會的兩岸文教交流經費2009年是5902萬8千元,2010年則是6012萬6千元,這一億餘元如果拿來補助台灣的大學生,那該多好?

再回過頭檢視鄭弘儀、廖小貓、周占春等事件的媒體報導,會發現特定媒體對這些意見領袖的攻擊是有系統有策略發動的。解嚴之後的媒體原本百家爭鳴,但歷經市場導向新聞學後,現在媒體多台根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資金所掌控,只有花錢就可以買到新聞正面報導,沒有消息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到好訊息了,尤其,最近「置入性行銷」打破台灣新聞史,是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集中,金額最龐大的!打開電視各新聞台,各台都被置入行銷新聞了!這是台灣新聞史以來,買電視廣告及買電視新聞最密集的時刻,而且各新聞台幾乎都被大量購買,情況嚴重。

例如台北市政府利用花博預算,2010年由觀光傳播局所編列的花博宣傳預算高達1億3千萬元,這還不包括其他局處也編列的宣傳預算,這些預算都在最近密集全部下到各家電視台的新聞及廣告時段,尤其多數是分布在十一月份,這種常態性的購買電視新聞嚴重違反新聞學原理,還指定是七、八點的重要晚間新聞時段。全且全部拿納稅人辛苦繳交的稅金,卻成為執政黨掌控各家電視台新聞及廣告,根本違反民主國家應有的道理,執政者怎能拿納稅人的錢來宣傳政府做得多好,並進一步影響選舉結果呢?但,這樣的事情卻在2010年11月,在台灣首度舉行的五都選舉時發生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詩人希尼Seamus Heaney說過:「粗口,是弱勢者無助的嘆息!除了那聲咒罵,正義無能為力!」做為媒體人、做為政治人物、或做為台灣人民,在馬英九執政這段期間無力影響任何政策,馬政府也對於人民對政務官的意見毫不理會,例如監院彈劾台啤董事長韋端,但政府卻可以置之不聞,人民無力 改變台灣的命運,面對統媒撲天蓋地的攻擊只能三聲無奈!因為中國人無法了解,多代被殖民統治的台灣人的語言無法禁絕粗話,因為中國醬缸文化是偽善、虛偽、表面的,髒話是揭發偽善、反教養、發洩情緒、表達不滿,人民不滿無處可出,罵出粗話時心中的無奈是多麼悲痛,因為政府只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意」,特定媒體遭中資掌控,掌控文化論述權及特定意識形態,例如在花博轉播煙火時,這些電視台還一致強調,打上字幕強調這是「傳承中華文化」,這樣被文化侵略、媒介侵略的國家是多麼的悲哀?英國BBC電台大量使用阿語曾遭來阿拉伯世界抗議這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侵略。但是,台灣的媒介大喇喇的只幫胡錦濤政權塗脂抹粉,不敢報劉曉波新聞,只敢罵民進黨,這樣來自中資的文化侵略更是悲哀。

這場選戰所論戰的不是粗話與否,所論戰的其實是文化論述權,是人民有沒有罵政府的權力?是政府可不可以再因為公評而有絲毫改變的可能?更是中國精神或是台灣價值何者為重!這才是文化內戰、媒體內戰的本質!且看人民大量的鮮花、卡片湧入鼓勵三立電視台,網路上罵政府補且中國學生一個月三萬元的幹聲不絕於耳,但是,這樣的力量卻無法出現在特定電視新 聞中。

2010年牽動一半台灣人口的選舉,其實是攸關台灣未來命運的媒體內戰、台灣內戰、文化內戰、論述內戰,更是人民價值的選擇!這場選舉不只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五都選舉,也是攸關台灣城鄉發展,代議士政治分水嶺的重要選舉。在台灣的大歷史中,台灣未來能否保有民主自由,成為美好的直接民主國家?或是遭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這一場選戰將決定我們 子孫的命運。當新聞被大量用納稅人的錢買掉,電視台成為中資的攻擊手,媒體為執政黨所御用,納稅人的錢被大量編來買宣傳時,這是嚴重的民主倒退、新聞倒退!而民主內戰已進入了媒體肉搏內戰!

3 則留言:

Narpin 提到...

KMT在2008年的選舉也有"趕羚羊之聲"、"他馬的,就是愛台灣"的劣行,也從未道歉;更別說馬英九對原住民當面講"把你當人看、不是基因問題"的種族鄙視言論曾道歉過嗎?

當外來執政者濫用的"公權力",霸凌施加於老百姓,粗口只是無助老百姓微弱無益的反抗。

chimmy 提到...

為何yahoo連結在首頁的新聞頭條都是統媒,這場媒體戰爭很辛苦,很希望台派的企業家能多重視媒體這一塊。

Nelson 提到...

要「統御」一個民族,必然會去歧視他的文化;要「融合」一個民族,必然會去歧視他的語言。從掛鈴鐺(狗之也!)到掛狗(暗喻為日本狗?),即便已成為歸順者,中國的統治政權依然會對台灣的語言文化予以貶抑,惠能曾被譏為「葛獠」即為借鑑。

台語文化在國民黨的媒體哈哈鏡醜化之下,被放大渲染成低俗下流的代表(電影「艋舺」中,髒話必是以台語表現、主角的內心戲則是以北京話表現,即為一例,並將艋舺地區—台語文化—黑道社會加以連結),再用文字表面的意義無限放大曲解、以偏蓋全,並將未全然使用「文雅」用語的敵對陣營予以道德上的抹黑,並藉以轉移焦點,這就是現今國民黨權貴集團及其黨徒所慣用的伎倆。

對統治者不滿情緒的宣洩,人民只能用隱晦曲折的方式表達出心中的怨憤與無奈。一個「方言」的使用,受到使用「國語」族群的詆毀與訕笑,若只是默然承受甚或同聲附和的話,那麼這個語言的消逝、甚至族群文化的覆滅(如平埔族被漢化一般),也將成為遲早之事(試想,我們這一代的人對台語文化瞭解有幾成?能再將台語文化傳承給下一代的人又有多少?)。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