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6

徵求昔日圓環的老照片

分類:建成圓環、歷史古蹟


如果您有台北市南京西路圓環的老照片,請寄給我們(yuyenj@yahoo.com.tw,或與我們連絡(服務電話:02-25570658,台北市錦西街七十四之一號),我們想找回昔日的繁華。

最近半年來去大稻埕的次數很多,總想追回逝去的繁華,台灣最早的國際化商港中心(艋舺與大稻埕),每次經過這座高貴又沒落的圓環,總讓我唏噓不已。

記得小學六年級畢業要升國中的時候,曾經到這裡補習,可能是父親認識的朋友開設的,所以學費優惠。印象中就在一座外觀精美的洋樓內上課,教室裡面卻很簡陋,用木板往鐵架一放,就成了大家上課的桌子,幽暗閃爍的日光燈,老師嚴厲的教導下,就怕一上國中就跟不上別人,升學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讓大家都失去了童年。

唯一可以喘息的機會是在下課後,小心翼翼的跑過馬路,走到圓環裡面,拿著新台幣大頭五元的硬幣,挑一挑我要吃的台灣小吃,那就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無論晴天或是下雨,裡面總是人聲鼎沸,有時吃了一碗剉冰,有時一顆肉圓,或是拿著邊走邊吃的燒餅油條,好多好吃的東西。

這些都已經不在了,而今換上新式的玻璃帷幕,或許想學巴黎羅浮宮中央的金字塔入口。三月天還不熱的中午,因為玻璃吸熱,裡面就已經熱的受不了,我曾在裡面揮汗如雨的吃著素食,如今只有三家餐飲店慘澹經營,看著設計師的招牌,中央的蓄水池古蹟,即使是假日,也沒有一人駐足,圓環的中央變成了停車場。

台灣最有特色的小吃攤的聚集地,如今重新規劃後都漸漸地消失,例如艋舺龍山寺前面的噴水公園,以前是小吃的聚落,現在重建地下街,居然因為消防設備無法設立,所以不准廚房進駐,美食小吃攤全部消失,只能往夜市發展。而這個最為熱鬧的圓環雖然已經改建,但是人潮已經不在。(水瓶子)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空間設計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何況是錯誤的設計

我要吃圓環的蚵仔煎!!

林振吉藝術工作室 提到...

建築物設計強調建築師的個人風格
卻忽略在地人的感受和飲食習慣

匿名 提到...

這圓環真是大敗筆阿~ 現在幾乎是半倒閉狀態~ 先前馬市長視察 還把責任推給商家 真是服了這個不沾鍋阿~ 唉

Jay Fang 提到...

這件事一定要有人負責!這種不良決策的品質、荒謬絕倫的施政,如何讓我們能夠平心靜氣來講道理?

如果你上台北市都發局的這個網站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3/304/30410/30410.htm
你可以看到都發局是這樣說的:

計畫目標與再發展構想:
保存圓環歷史記憶,兼具休憩及發揚傳統美食文化的機能,規劃開發為圓環專用區。
結合周邊地區發展,利用圓環南側道路用地規劃為廣場,連結圓環與南側街廓,提供市民及附近居民便利步行空間。
考量周邊交通動線順暢性,將公園基地向南移動,使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形成「十字路型」,避免行車動線過於複雜。
興建美食館,提供民眾品嚐美食空間,塑造成為大同區新地標。

都發局找了大設計師李祖原來設計,銀子肯定沒少花。上面的目標與構想,哪一點做到了?

圓環是許多人共同的記憶,不只是台北人的,台灣人的,更是國際的。許多外地人(包括外國人)當年來台北的第一印象就是圓環。

台北市政府活活扼殺了圓環,馬英九成功地槍斃了圓環,抹殺了大家共同的記憶,我們應該要求市政府嚴懲經辦官員,以謝市民與國人。

匿名 提到...

有時候不設計還比設計失當來的嚴重,台灣有句諺語

不會駛船,嫌溪彎

不會開船藉口溪流彎曲,比喻能力或技術欠佳,不檢討自己沒有本事,卻要找藉口責怪他人或歸咎於環境。

我想目前的馬英九,就經常犯了這個毛病。

匿名 提到...

想到這到處摧毀台灣價值的高貴外省人,
我就有氣!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