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7

因公殉職員警家人無人聞問!孩子的信讓人流淚我們已經沒有爸爸,請您幫媽媽安排一份穩定的工作,讓我們不要生活在害怕中






「我先生是在三年前的此刻因公過勞,在嘉義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北興派出所員做筆錄時奮戰努力到最後一刻才倒下來!我想問問,有誰會願意就這樣丟下兩個這麼小的孩子離開?如果警界是這樣照顧因公殉職員警的眷屬,以後誰還敢讓子弟當警員?」因公殉職員警黃俊銘的遺孀今天在市議員簡余晏、陳建銘陪同下,泣訴懇求警政署、台北市警局、嘉義市警局等人伸出援手。黃太太說,800萬元的撫卹金沒有辦法養活兩個小孩到成年,她真的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前警政署長侯友宜三年前曾為此兩度赴嘉義安慰家屬,嘉義北興派出所員警黃俊銘,在製作筆錄後疑似2008年總統大選勤務增加,過度勞累而中風昏倒,經過醫生緊急搶救,仍然因為多重器官衰竭不幸死亡。家屬表示,當時前警政署長侯友宜特地南下參加喪禮,警政署認定黃俊銘是因公死亡,並承諾會協助照顧黃俊銘身後留下的子女

明天三月十八日就是黃俊銘的三年祭日,現場人等先默哀一分鐘,黃太太說,每年的這一天都是最傷感的日子,孩子還小,她要忍耐著不要讓孩子看到眼淚與傷悲,她說:「我今天還有手有腳,有能力去工作,我只是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把兩個孩子拉拔長大!」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表示,黃俊銘因公殉職之後,黃太太帶著孩子從嘉義市、警政署、北市警察局一路陳情,希望比照其他警眷遺族,請求找到一個工作,但是從中央到地方各單位的回文都打馬虎,3年來竟然找不到任何職缺!本身也是警眷的簡余晏呼籲,政府應該照顧警眷,把確認因公殉職員警家屬工作安置法制化,否則以後還有誰敢把女兒嫁給認真工作的員警?尤其員警工作佩槍必須與歹徒格鬥,有其危險性,認真的員警身體心力耗損極大,簡余晏指出,當時黃俊銘是從台北調往嘉義市上班,黃太太與孩子設籍台北市,這三年來曾透過立委向警政署要求輔導就業,警政署的答案是各約僱人員已「超額出缺不補」,「本案已列管在案,如遇缺額招考會通知申請甄試」。之後,簡余晏協助她向台北市警局協助安排工作,北市警局的答案是:「缺額由本市府公開辦理徵選」、「轉請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協助推介工作」,甚至口頭回答要黃太太自行上網登錄工作,簡余晏表示,這些答案都冷血無人性,孤兒寡母四處碰壁,以後還有哪位員警願意為工作賣命?

台北市議員陳建銘表示,根據市府資料,過去二十年來殉職的台北市四名員警中,有一位員警遺孀有成功安置工作,在警局任工友,其他的則是因為沒有需求,那麼為什麼黃太太不行獲得安置呢?當時署長不是承諾要照顧遺孀孤兒嗎?難道是因為案件大小而有大小目嗎?因為員警是嘉義殉職而大小目嗎?而且黃俊銘也是因為總統大選勤務加重而累死在派出所,三年來各單位竟然是「已經處理中」、「會協助」就再也沒下文。

三年來黃太太求救無門,曾求助馬英九總統、內政部、警政署、嘉義市長、台北市政府協助她就業,國小五年級的孩子也寫了陳情書給馬總統與警政署,孩子用鉛筆寫的信字體稚嫩:「爸爸出殯當天,署長伯伯對我們交待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就找你們,你們會對我們做最好的照顧。可是當媽媽失業又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媽媽就請你們幫忙,可是這一年多來都沒有得到答案。」、「伯伯我們已經沒有爸爸,又看媽媽為了找不到工作而煩惱,伯伯請您幫幫我們,幫媽媽安排一份穩定的工作,讓我們不要生活在害怕中。」

過去20年來台北市共有共有4位因公殉職警員,台北市警局表示,每年三節會派員慰問及不定期訪視慰問,其中曹姓巡官、吳姓員警孩子依「遺族就學」規定全額公費優待,警政署並每半年補助子女教養費,而曹巡官未婚妻在圍捕白曉燕勒贖撕票案在逃嫌犯林春生殉職後的兩個月也安排職務。議員質疑,為什麼黃俊銘遺孀三年來乏人問津!同樣都是為國家站在第一線的警員因公殉職,對待警眷的態度落差卻那麼大!

當年的新聞網址及內容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080327210903
大選期間因為過勞,引發中風死亡的嘉義市北興派出所員警黃俊銘今天公祭,警政署長侯友宜特地南下參加,他表示警政署認定黃俊銘是因公死亡,將可獲得高達8百萬的撫卹金,黃俊銘身後留下的子女,警政署也會協助他們就學!
靈堂裡播放著黃俊銘生前的生活點滴,看見他過去的笑臉,大家都紅了眼眶。禮儀師:「大家手牽手心連心,共同走過無數艱難的歲月。」
46歲的員警黃俊銘因為大選期間勤務繁重,在派出所做筆錄時突然昏倒送醫,但經過救治,家屬還是決定拔管,警政署長侯友宜特地來送他一程。警政署長侯友宜:「投入工作積勞成疾,不幸往生,讓我們覺得非常難過。」
警政署認定黃俊銘是因公死亡,將可獲得高達8百萬的撫卹金,至於他身後留下的2個小孩,員警也發起集資,要一起照顧他們成人!



1 則留言:

傑仕堡 提到...

沒良知的政府如此不公不義的事情應轉貼.讓台灣都知道.都能來評評理.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