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9

交通委員會質詢:什麼才是進步城市的路標?


Online Videos by Veoh.com

Online Videos by Veoh.com

日前參加大直義消活動,在樂群二路一路尋來竟找不到路標!這種經驗在內湖,在環河南北環快道路、在南港時常遇到,甚至,全台北市、全台灣跑透透,這幾乎是台灣人共同經驗(余晏註:難怪GPS衛星導航系統在台灣賣得很好),相較之下,歐洲、日本、美國的觀光城市路標似乎相對清楚。

交通委員會質詢時我先放了家平美眉去拍的這段影帶,請問交通局長羅孝賢、交工處長郭宗生,整整五百公尺歷經兩三個交叉路口都看不到路標,這是台北市的常態還是疏忽?依照《台北市道路名牌暨門牌編釘辦法》規定,道路兩端及路之各段起訖處,應豎立道路名牌,為什麼會有這種疏忽?

此外,為什麼台北市的路標功能這麼差?很多路標都有英文,卻不一定有門牌編號附註在下面,更常是看不清楚小小字,我們還有法令規範嗎?相較之下,高雄市新完成的共桿化路燈,把路燈與路標結合一個系統,尤其夜間顯得明亮進步,夜間也看得到路名。甚至,連台北縣部份路標的功能性都比台北市強!

上下兩圖都是高雄的共桿化路燈,將冷光片及LED燈省電設備結合應用在交通警示以增加科技感。

此外,路標應該做成彩色的還是單色?台北市現行路標規定底色與用色,從這點來看,台北市是怎樣一個城市?我們的路標與十年前的路標有任何不同嗎?十年之後,這個城市也還是會有這樣的路標與樣貌嗎?我們能否創造一個以用路人為思考,方便美麗好用的的路標?或者,從方便性、意向、豐富程度來看,我們的路標已傳達的很清楚,台北市就是這樣單純不穩定的城市呢?

「凝視對象的建構仰賴符碼,而且觀光旅遊是一種蒐集符號的過程」(《觀光客的凝視》John Urry著,頁23),觀光客來到台北城,看到這些1949年蔣介石占領台灣後以中國地名命名的道路,而且於1973年補制訂「台北市道路名牌暨門牌編釘辦法」沿用至今。這些路牌顏色統一,靠運氣不一定找得到地方。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的蘭州,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的昌吉相距遙遠,但在台北市大同區卻可以從蘭州街灑泡尿噴到昌吉街,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千里之遙的城市,在台北市地圖變成近在呎尺,路名的符號呈現出距離的混亂、認同的混亂,這地圖與路標更是獨裁者權力的展現,是標準的權力的地圖

拋開路名不談,現在,我們的路標是否向旅客傳達出冷漠、無趣、無規則、不方便、不穩定的訊息?或許,這原本就是我們城市的重要特徵真實樣貌?做為議員我更在意的是,交工處應該好好巡一巡,把不清楚的路標全面檢討,而且,我們應該趕快提出更具時代感好用的美麗路標規畫案!

16 則留言:

hansolo 提到...

同意路標真的是對外國觀光客最重要的門面!尤其在自助旅行全靠地圖跟地址的狀況下,要怎麼找到指南上最棒的著名景點跟餐廳?中英合併、統一名稱、清楚又明顯的路標指示對開車的、走路的居民跟觀光客都是重要且具有實質意義的。

匿名 提到...

簡議員
大直地區不只樂群二路
許多地區都地標不明
可能是因為多處還是工地吧
但這真的不是進步城市應有的作為

MLB in Taiwan 提到...

簡議員,很高興終於有人能對台灣的路標有關注的眼神了,
其實,不只是台北市, 全台灣的路標,很多都不是以'用路人'的觀點來設置,路標知所以為路標,就是要讓第一次來此地的用路人能在很短時間判斷該走的路線,只是在台灣, 路標反而更像'地標', 都是以在地人的觀點,告訴路過的人, 這一條路的路名叫xx路, 高速公路的路標很多都如此,當看到時,一切都為時已晚,高雄市新設路標很漂亮,但畢竟還是少數,只要到其他地方,你會看到在十字路口的橫向路標,都是設在橫向馬路較遠的那一邊, 就是要過了橫向馬路,你才會看到路標, 想左右轉, 為時己晚.
路標如此, 機場,火車站指示亦是如此,
台灣人怎麼了, 怎麼都把這些路標,指示牌當地標在擺設?

doctor 提到...

拉薩市區也有北京東路阿
這就是粗暴的文化殖民

前不久台北市搞文化節甚麼的
主題竟然是"絲路"

台北市在郝大頭李永萍羊曉東這些人手裡
基本上本土文化沒指望了

匿名 提到...

我常在你的選區甘州街、蘭州街、寧夏路搞不清楚,漢口街、武昌街卻又在另一端,頭昏腦脹。

匿名 提到...

讓外國人開車在台北逛街 保證迷路 別說好大頭 根本台灣公務員都不及格 這十年下來台北縣市馬路 坑坑窪窪 絕不是個一流城市應該有的水準 真懷念扁市長時代道路品質

匿名 提到...

只是覺得把質詢內容上網不錯。

我是藍軍,地名叫蘭州、甘州雖然不當,但也沒什麼不好,否則叫羅斯福也不是挺光榮的。

但台北市的路標確實不清楚,例如信義快速道路上面的萬芳、木柵就不很清楚。

匿名 提到...

羅斯福路和麥帥公路的名稱來源,和其他的中國地名背景也不會差太多啊,主事者是一樣的人 :p

匿名 提到...

地不平的問題更嚴重,同意上上樓說的,馬路問題真令人受不了,請議員質詢。

毛毛牙 提到...

很多路標不只不清楚,前後路標英文名就不一樣了,這要叫外國觀光客怎麼看啊?

匿名 提到...

台北市的地不平已經越來越嚴重了,我在阿扁市長期間離開台灣去美國,那時候感覺台北越來越好了,不論是交通,生活品質都快速的向上提升,很驕傲,2005年回到台灣以後,卻覺得現在的台北市跟我離開時的台北市怎麼相差十萬八千里了,路面越來越不平了,塞車越來越嚴重,連非尖峰時段都能塞個老半天!回來三年,我家前面的大馬路已經重鋪了兩次,但是怎麼路不平還是不見改善啊。忠孝東路上上個月才剛鋪好新的人行道磚塊,鋪好後的3天,就已經好幾塊磚塊鬆動了,下雨後就變成了水炸彈!台北市政真的是無言以對耶!

匿名 提到...

很高興簡議員注意到這個問題了。
台北市的路標讓人很痛苦已經很久,字體小,找不到,或者隱藏在某些不會注意到的角落。找路所花的時間常讓人感覺台北是個國際化的都市嗎?難道進步這兩個字是畫虎爛的?
當年馬英九花了大筆經費要在路標上加註甚麼 1st Blvd..2nd Blvd...結果有推廣成功嗎?浪費了多少人民的納稅錢?更好笑的是,那個 XX Blvd 的標示在路牌上小到不能再小,是要給誰看啊?!

匿名 提到...

根本之到還是學美國 用一街二街三街來重新命名 放棄大中國城市名稱 把路與街做明確界定 比較容易解決問題 那麼多大官出國怎麼都學不會 最可笑的是馬市長把大馬路令另外加一個英文名字給外國人用 與原來名字毫不相干 到底怎麼用 難道要外國人問路時一定得找外國人 還是得問市政府 因為台灣人都不知道 那是啥東西 丟臉 不過最 丟臉的還是那個發明者

匿名 提到...

再犒個夭 台北市政府只曉得花錢在馬路上"移植盆栽"(不是種樹種花)每隔一段時間更換 看了我心裡淌血 我們的納稅錢就這樣消化掉了 美其名是美化市容 連馬路都修不平 路標做不好 這類實用的必須的都做不好
還談什麼美化 就像美天把臉蛋打扮的漂漂亮亮 而不管身體長瘡流膿一樣的可笑 或許這就是中國文化吧 台灣人也真是三好加一好 無言了

匿名 提到...

就我所知,美國也不是到處都用1234...街來命名。以我去過的沒幾個地方來算,大概一半一半吧。假如城市不是很新,彎曲交錯的道路其實很不適合用1234...來命名,九街一斜跑到一街前面反而更混亂。另外,用1234...感覺比較冰冷,有個名字還是比較容易建立對城市的感情,至於名字要怎麼取就再議了。

匿名 提到...

簡議員,
在此給予打氣加油;雖已離開台北對所謂的中國城對本人來說已不俱吸引力;但對您的表現卻是我長期以來都持續的關注;路標是給外地的人進入陌生的城市指引方向的很重要的標誌.在台北我還是覺得她是不及格的.晚間及雨天;重要路口及周邊觀光景點的標示如何清析的表達與在地化融合都需要運用智慧.台北中國城的官員這一方面我想是相當欠缺的出國考察也只是浪費錢而已.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