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9

女性文化地標揭幕


去年三月,我曾在淡水女學堂主持第一座女性文化地標揭幕,樂見於這個城市逐漸恢復各項歷史的記憶。這一天,我也專程去參加另六座女性文化地標揭幕。這次的六個地標包括呂秀蓮副總統當年創辦的拓荒者出版社的舊址(左圖為地標圖案,孟蓉攝影)。


昔日的女性運動者都被稱為四大女寇,但現在看來,她們所推動的觀點再平常也不過。現場少數男性新聞局長謝志偉有、前政院秘書長李應元有些尷尬,笑說他們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Could you provide more details? I have no ideas what they are.

Thanks.

匿名 提到...

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http://www.yuyen.tw/2006/03/blog-post.html

或下面這段專訪
http://taiwanradio.us/other/n030506.mp3

yuyen 提到...

感謝昆蟲及Snosrap
因為一時沒有時間,所以來不及把事情寫清楚。以下是文化總會對於女性文化地標的介紹:

台灣有不少偉大女性留下可歌可泣典故,
為彰顯女人足撐起半邊天的能耐,
文化總會花了1年,
邀集女性藝術工作者、建築師和設計師,
追蹤挖掘20樁久被埋沒的史蹟,
並精心規畫「台灣女生文化地標」設置案。

文化總會推出《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專書,從「歷史軌跡」與「民俗遺址」,探尋了近40處的女性文化地標,包括台灣早期女性受教育的重要啟蒙所在淡水女學堂與長榮女中、舞蹈界的精神地標蔡瑞月舞蹈社,以及清信產婆講習、拓荒者出版社、婦女新知、慰安所、金門及大甲等地多處貞節牌坊等,以「女性」為標的,勾勒出一幅新台灣地圖,完成一趟女性空間之旅。

除淡水女學堂外,女性文化地標預設點為:南市長榮女中、中市清信產婆講習所、彰化婦女共勵會、諸羅婦女協進會、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女青年會、養女之家、許世賢紀念碑、蔡瑞月舞蹈社、拓荒者出版社、婦女新知、主婦聯盟、台北市女書店、慰安所遺址、貞節牌坊(分設金門、大甲、台北228公園內)、五妃廟、廿五淑女墓、姑娘廟、西拉雅族。

以下則是當天的中央社報導,請參考
台北市六座女性文化地標 今揭幕
2007-07-29 15:25/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九日電

由國家文化總會主辦的台北市六座女性文化地標今天舉行揭幕儀式,副總統呂秀蓮和一群婦女運動代表在亞洲第一個結合婦運與出版運動搖籃的「拓荒者出版社」舊址─現仁愛路二段二十四巷口,以鑲嵌在地上的圖樣一起紀念女性運動的成長歷程,深具意義。

呂秀蓮致詞表示,台北市仁愛路不但代表現代化過程,也象徵她的人生之路─始終在仁愛路徘徊。當年「拓荒者出版社」租賃在仁愛路二段一個狹小的巷子內的老舊公寓四樓,著書立論宣揚女性思想,還屢受當時警總干擾;後來,在仁愛路三段推動「淨化選舉運動」,直到參選,一路衝到仁愛路一段總統府,而現在官邸也在仁愛路三段,仁愛路對她有特殊的意義。

呂秀蓮現場帶來數本當年出版的書籍,並細數拓荒的腳步─「新女性主義」、「新女性何去何從」、「她們的血汗、她們的眼淚」、「再婚手記」、「她們為什麼成名」等十五本書。短短二年內,積極為台灣女性運動思想出版書籍,不過,其中至少有十本被查禁,在財務壓力與特務施壓下,受盡打擊;而文字宛如「利劍」一般拓荒,為新生代女性婦運啟蒙。

她也感謝柴松林教授,雖為男性卻一直給予協助;今天在此紀念,既感動也感慨,台灣在「性別權力指數」在世界一百三十九個國家中排名十九、亞洲第一名,非常不容易。

呂秀蓮說,當時國民黨稱之「四大女寇」即為她自己、陳菊、施叔青和已過世的「夏潮雜誌」總編輯蘇慶黎,現在回想當時的艱辛,對照現在什麼話都能說的言論自由時代,非常感動。現代新女性須承擔更多責任,和平與愛是目標;當年爭兩性平權,時代變遷,現在進入兩性共和的時代,是和平的「和」、也是合作的「合」。

台北市六座女性文化地標,除了「拓荒者出版社」舊址,現仁愛路二段二十四巷口外,還有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在台北市青島西路七號;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在台北市長沙街一段二十七號;婦女新知博愛路辦公室舊址,在台北市博愛路一號巷口;主婦聯盟,在台北市汀州路三段一百六十巷口;女書店,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五十六巷七號。

今天參加揭幕儀式來賓有行政院長夫人朱阿英、新聞局長謝志偉伉儷、青輔會主委鄭麗君、僑委會副主委楊黃美幸、前勞委會主委李應元、文化總會會長陳郁秀、前衛生署長張博雅、「民主阿嬤」田孟淑、總統府無給職國策顧問柴松林、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范雲、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等人。

yuyen 提到...

但對我來說
參與女性文化地標的心情如何呢?
首先是很感謝有人發明「地標」這東東
這使得走在城市裡感覺很有不同的感慨

例如二二八事件起事點的紀念碑,現在某個檳榔攤附近。我常想模彷網友將當年的畫面與現在的人群相疊影在一起。

例如美國聖路易斯以拱橋紀念美國的拓荒史,這兒是美國拓荒的起點。又如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顆子彈在波士頓附近射出,那兒又有了一個碑文及故事。

台灣的故事很多,只可惜寫下來的太少,紀錄下來的太少。例如我到了紐約時,想找的是當年蔣經國在第五大道附近遇刺時的確實地點,我很高興找到當年目擊者告知,如果那兒有個紀念碑,那就更好了。

其實也建議男性人想些男人專屬的故事,做些男性地標,但希望不要去搞些陽具外形的東東^^。總之,每一座女性文化地標都有很多幕後的故事,好險有如陳秀惠等人默默在做這些事。

匿名 提到...

希望你的服務處將來也能成為地標
加油 為朝向成為對台灣文化有所貢獻的人而努力 祝福你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