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0
重返河岸,台北人的一場大河戀
城市、河流、夏日、歡笑、波光、燈影及浪漫…,兩個月的「台北河岸音樂季」周六在淡水河畔關渡宮旁畫下休止符,「台北河岸童樂會」則於周日基隆河大佳河濱公園說故事聲中結束了!這個夏天,孩子們隨著鋼鐵人表演驚呼聲不斷,年輕面容在電音舞台前吶喊,草地上阿公阿嬤陪孫兒野餐,台北大河戀的畫面讓夏天如此不一樣!我們嘗試結合民間力量,梳理台北人和河岸互動的節奏,期待在基隆河、淡水河一次次相逢,讓河與台北人有更多依戀(上圖為林小媛攝影)。
感謝台灣音樂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滑水協會、動力摩托車協會、獨木舟協會……,數不清的人力及各協會鼎力支援!民間高手熱情無限,例如煙火首度以電音搖滾配樂連結各年齡層,崔苔菁的《愛神》、洪榮宏的《一支小雨傘》到五佰《你是我的花蕊》,連結跨世代共同記憶,吸引更多人到河岸邊、草地上,各協會們展現強大的熱情,水裡來去,他們是用理想在支撐著前行的力量。
去年主辦河岸音樂會時,一位大姐專程走過來問我:「余晏啊,為什麼活動不去到菜市場?市區裡音樂會人多方便,為什麼厚工來到河邊?」我告訴她,因為台北人離自然太遠,人聲雜沓都會裡辛苦流轉討生活,台北人如果能重返兒時,與我們的土地、與山水日月星辰對話,更能找回心靈及自我。今年,我們進一步將河岸活動視覺及品牌形象重整,串連大小活動,市民開始把在河岸辦活動視為理所當然,更多人走到河邊休息,河岸活動透過品牌及視覺形象重整,我們在河畔過七夕聽情歌、在河上衝浪,看鋼鐵人一飛衝天,波光粼粼太陽西下,映照著台北人的大河戀,浪漫氛圍轉動城市新風貌,!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大河文化!三百年前淡水河即是人聲鼎沸聚集點,因為靠河交易的生意發展出圓環美人文薈萃大稻埕故事、圓環美食及沿線廟宇因此聚集,發展出台北城大河文化。但,伴隨城市現代化水岸旁堤坊逐起高架路伴河而過,彷彿宮崎駿卡通裡的少女千尋為了追求現代遺忘了河流,汙染及廢棄物排入水中,台北人多久沒有走到河邊了?當運輸功能淡去,台北人重新用觀光的、休閒的、運動的、生態的角度讓河流甦醒!此刻,台北市門牌戶數下水道接管普及率74.97%,原生的台灣紫嘯鶇已在木柵四處可見,大安森林公園成為全球唯二市中心有螢火蟲的首都,台北生態努力整備完成,這是我們與河流對話的時刻。
在艋舺的馬場町公園野餐聽搖滾,在華中露營場烤肉,到大稻埕延平河濱公園聽情歌,在雙溪看生態並泛舟,在社子島衝浪,到大佳河濱公園陪孩子玩水溜滑梯,在關渡碼頭旁聽客家歌謠。不論動力船艇或是無動力載具,不論老歌或是現代搖滾,不論是清晨或華燈初上,河流波光帶我們重返兒時,重聽心靈裡那潺潺優雅的水流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