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4
雙城街日夜市,攤商店面兩樣情分類:市政議題、在地美食
文/水瓶子
早年美軍在中山北路附近活動休閒,雙城街以聞名的PUB為名,因而造就附近晴光市場琳琅滿目的外國精品服飾店,而中山北路婚紗攝影公司很多,也有婚紗街之稱。
這次市政府重新了規劃雙城街,從農安街到民權東路一小段,幾乎全天候把雙城街封了起來,發放了八十幾個攤位,白天與晚上各分一半的使用權,其實就攤位牌照的使用方式,倒是一項不錯的創意,也學習百貨公司的美食街,擺放了共同的餐桌及共用收碗盤的政策。
我們對整條街封起來作生意,把餅做大的政策沒有反對的意思,但是實地去訪查的結果,實在不知道客人會從哪裡出現?更何況要日夜兩班的經營!
或許是才剛剛開始經營,這裡不太像饒河街、臨江街、寧夏路、萬華等夜市,往往有充足的垃圾桶,知道如何解決上洗手間的問題,在攤子點了餐點,不知道要捧到哪裡吃,也不知道要到哪裡丟,或是有人會來收垃圾?或許客人還很少,所以一陣風吹來,就任由垃圾在地上飛。
晴光市場在1997年2月發生大火,消防車進出不易,因此發明了活動的遮雨棚,若發生急難時候,遮雨棚一收馬上可以讓消防車進入,而雙城街幾乎全天候的攤子在此營業,我想更需要注意消防的問題。龍山寺前的地下商場目前因為消防問題不能經營煮食的攤位,但雙城街日夜市居然就輕易的封街經營。
雙城街日前僅留下了約20攤的有牌攤商,因為非法攤商跟警察玩貓抓老鼠的遊戲,因此這次一口氣發了八十幾個攤照,然後把街道都封了起來讓攤子在此營業,同樣的招牌式樣,同樣的顏色規定,少了點特色的感覺。
曾幾何時,中山北路的美國大兵已經全部消失,換來的是外國觀光客住宿的高級飯店,十幾年前的外勞開放政策,中山北路又成為外傭假日的聚集場所,於是在這幾年的變遷下,這附近的商家不得不力求改變,也因此晴光市場存活了下來。鄰近中山北路台北市立美術館,建商在此蓋了不少的新房子,致使附近的房價有飆高的趨勢。
夜市文化的確是台灣人重要的生活消費模式,市集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並不是一蹴可及的,只希望這個由美國大兵熟悉的PUB街,突然要轉變成台灣第一個日夜市能真的存活的下去!
素有市場殺手的馬市府團隊,希望這次不要把晴光市場及雙城街店面生意給毀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文明.臺灣.環保.弱勢.文化.改變ing
1 則留言:
我是晴光市場附近的住戶,現在事實証明晴光市場的改革,讓整個露天市場變的噁心,到處濕漉漉的,以前中間走道乾乾淨淨,現在的行人走道隨時有從中間走道的攤販往旁邊流下的洗碗水,行人踩過如同經過傳統市場的豬肉攤前
新的晴光市場到處有馬英九簽名,市府果然不改市場殺手稱號,原本還覺得可以讓我驚艷的一個夜市,如今又毀在馬英九手上了!可惜!!
張貼留言